桂花文化研究 1.花文化概述 1.1花文化概念 中国花文化情结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人欣赏花,不仅欣赏花的颜色、姿容,更欣赏花中所蕴含着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陶渊明之“采菊东篱”、林靖和之“疏影横斜”、周敦颐之“出污泥而不染”、孔夫子之“兰当为王者香”、苏东坡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2中国花文化的发展 中国的花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自成体系.有关中国花文化的研究,不仅得到了国外同行的认可,也早就引起国内专家的关注.如我国花卉园艺界的前辈汪菊渊和陈俊愉2位院士以及程绪珂、王其超、向其柏、刘玉莲、吴应祥、李鸿渐等著名教授,不仅一直关心和指导我国的花文化的研究工作,还是我国传统名花历史和文化研究的权威.王莲英、苏雪痕。蔡仲娟等教授在花文化特别是用花文化上建树颇深。专注《中国花卉文化》和《中国花文化辞典》的出版,标志着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国花文化的开始。 2.桂花文化的起源于发展 2.1桂花(学名:Osmanthus fragrans,英文Sweet Olive),木犀科木犀属,又名“月桂”、“木犀”,俗称桂花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为温带树种。 2.2桂花的历史 据历史记载,中国桂花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自汉代就开始栽培桂花。西汉刘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看来桂花引种宫苑初获成功,并形成一定规模。晋代时期,桂花的栽培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唐宋时期,引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柳宗元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白居易曾为杭州、苏州刺史,他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红桂,钟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先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栽培观赏。 3桂花文化的表现形式 3.1桂花的象征寓意 永伴佳人。桂树是香满天下,誉满天下的宝树,是崇高美好的、吉祥的象征;国内国外还不约而同的把桂花看作高雅和荣誉的象征;桂花还是友谊与爱情的象征;桂花也曾被作为友好之物互相赠送;桂花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桂花树是贞洁、荣誉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桂花代表着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品质。 3.2桂花诗词歌赋 桂花终年枝叶繁茂,而桂花更是幽香而不露,秀丽而不娇,清雅高洁,香气浓郁,以其独有的花香受到人们的青睐,深受历代闻人墨客的喜爱,古人评桂花为“浓、清、久、远”俱全,清可涤尘,浓能透远,推之为上品,因而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大批咏桂佳作。特别是他们对事物的细微观察和独到见解,给人一种诗画相映、美丽高洁的享受。比如李贺的“联翩桂花坠秋月”,虞俦的“桂子飘香月中闻”,李峤的“枝生无限月香”,宋之问的“桂子月中落”,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李商隐的“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杨万里的“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等等,诗人把月和桂的形态、神态、仪态和情绪刻画得活灵活现,默颂着这样的诗句,好像身临其境,忘却外面嘈杂的世界。在众多的香花中,桂花的香气为人们喜爱。因为一般香花,其香或清或浓,而桂花香气则清、浓兼具,浓郁超凡,香气中还带有一丝甜意,令人久闻不厌。历代咏桂诗中,以宋代洪适的诗对桂花的评价最高:“谁定花王定等差,清芬端合佩金犀„„只道幽香闻数里,绝知芳誉豆千乡。” 3.3桂花的神话传说 自古以来,人们谈到桂花,常把桂花树和月亮联系在一起,编织了不少令人向往的神话: 吴刚伐桂:桂花的神话传说不断出现,尤其是唐代小说中的吴刚伐桂的故事,更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传颂着:月亮里有一座广寒宫,寂寞的嫦娥仙子就住在宫中,宫里长着一棵挺拔高大的桂花树,树身高达500余丈。所谓“月中有丹桂,自古发天香”,反映的就是这棵桂花树。其桂树,高五百丈,生长很快,不砍宫里就容纳不下。于是,玉皇大帝便命一个学仙修道触犯了天规的西河人,此人姓吴名刚,天天去砍那棵桂花树。但是,由于它的愈合力和再生力都很强,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从此,吴刚也就只好长期过着“金风玉露伴素月”的生活。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总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诗词“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源出于这一典故。婵宫折桂:据《后汉书天文志注》中云:“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遂托身于月。是为婵娟。”神话传说中嫦娥偷食了丈夫的仙药,飞到月宫,变成了婵娟。婵娟也就成了月亮的代称,这也是婵宫的来历。折桂,就是要到月宫折取桂枝。晋朝的诜应试时,自喻为“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再如《元曲选郑德辉〈王粲登楼〉二》中云:“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充分说明旧时文人努力为考取功名的艰辛以及奋斗目标 4桂花在园区造景历史与意义 4.1魏晋六朝时期的桂花造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佛教兴盛。由于政治局势反复无常,当时文人士大夫崇尚清谈高雅、礼佛养性、尊崇自然、反对明教,他们身居闹市而又迷恋自然山水,因之产生了崇尚自然的自然山水园林和寺庙园林。桂花树是这两种园林造景形式的应用材料之一。这时期产生“蟾宫折桂”之传说,桂花种植极为普遍。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广西地区植桂:“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交趾置桂园,桂有三种。”这里当包括桂花种植造景。晋左思《吴都赋》中有“丹桂灌丛”称誉江南植桂情形。《南部烟花记》载,南朝陈后主为爱妃张丽华造桂宫,苑中唯植桂树一株。梁人庾肩吾《咏桂》诗:“新丛入望苑,旧干别层城。请视今移处,何如月里生。”当时植桂之况可见一斑。 4.2唐代的桂花造景 唐代是中国文化最为发达时期,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开始形成。桂花是造园的重要材料之一。“吴刚伐桂”神话传说对桂花的造景影响很大,当时文人墨客和达官显宦在官邸宅园、园林别业中引植桂花十分普遍。唐李德裕在东都洛阳城外建园林别业“平泉山居”,园中遍植各种园林花木和桂花。其作《平泉山居草木记》中提及有“剡溪之红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等品类。柳宗元贬居湖南永州时曾请人自衡阳移桂花树十余棵,栽植在零陵所居精舍。并有诗曰:“谪官去南裔,清香绕灵岳;晨登蒹葭岸,霜景霁纷浊。离披得幽桂,芳木欣盈握。”[2] 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将杭州天竺寺的桂花移植到苏州城里,并写有《东城桂》诗二首。其一曰:“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2] 说明寺庙里也盛植桂花树。从唐人咏桂花诗句中也可见当时桂花种植之况。李峤《咏桂花》诗有“未植蟾宫里,宁移玉殿幽。枝生无限月,花落满自秋”,是咏唐都长安宫殿里所植桂花。李德裕《月桂》诗“何年霜夜月,桂子落寒山”,则是咏园林别业中所植之桂花。刘禹锡《酬令狐相公使宅别斋初植桂树见怀之作》诗“清淮南岸家山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b3c6588a0116c175f0e48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