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要守岁过年守岁的由来是什么

时间:2023-02-11 08:07: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春节为什么要守岁 过年守岁的由来是什么

年三十晚上我们都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吃完饭的就要开始守岁熬年了。其实守岁就是一整宿的不睡觉,虽然整夜不睡但是大家精神头很足,第二天照旧好吃好玩的。那么春节为什么要守岁呢?

春节为什么要守岁

所谓“守岁”,就是除夕不睡觉的习俗。“守岁”又叫“熬年”。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年三十晚上都要出来作祟。凶猛无比的“年”生性嗜肉,从飞禽走兽到活人,都是其吞噬的对象。为了对付“年”,人们逐渐摸索出其生活规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年”便会趁着夜色,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肆虐一次,等到鸡鸣破晓之时即返回山林中。于是,人们把这一夜视为恐怖的“年关”,想出种种招数来对付“年”,比如守岁、燃放鞭炮、给孩子“压祟钱”等,以驱鬼辟邪。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提前吃完晚饭,熄火净灶,把猪圈牛栏全部拴牢,宅院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熬夜守岁,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直至新年黎明的到来。守岁,渐渐成为人们过年的习俗。

早在西晋,已有文献记载有关守岁的事宜。《风土志》中说,除夕晚上,大家互相赠送礼物,预祝对方新的一年财运当头,讨个好彩头,这叫“馈岁”;准备丰盛的酒席,祭神祈福,这是人们告别旧的一年的方式;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聚在餐桌前,互相沾点福气,这是所谓的“分岁”;彻夜不眠,欢声笑语一直到天明,这就是“守岁”。

守岁时燃放爆竹、张灯结彩等,同样是为了驱鬼魅除凶灾。其来源也跟“年”的传说有关。据说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正好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响声,吓得落荒而逃。它跑到另一个村庄,正要窜进一个人家的大门,却猛然看到这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年”不知道那大红家伙是什么东西,被吓得扭头便跑。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逃之夭夭了。人们由此发现“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出许多驱赶它


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关于燃放鞭炮驱除鬼怪,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曾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据说,此俗始于汉代,人们最早是用竹子放进火内燃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火药发明之后,人们便将硫黄、硝石、木炭放进了竹筒里,点燃后竹子发出的声音更加响亮。后来,人们还将火药放入纸卷,做成了“炮”,还把“炮”编成串,做成了“鞭炮”。“鞭炮”点燃后,可以发出持续不断的响声。因为鞭炮的来源与古代烧竹子有关,所以又称为“爆竹”。宋代王安石曾在其著名的《元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过年的景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包含了三种过年风俗: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更换桃符。

其实,如今人们过年守岁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合家团圆的氛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血浓于水的亲情被格外看重,因此,除夕之夜哪怕千里万里也要回家过年,于是便有了每年上亿人南来北往回家过年的“春运”。此外,除夕之夜还有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说法。也就是说,除夕这天晚上,人们不仅要告别旧的一年,辞旧迎新,同时,每个人的年龄也会再长一岁,所以一定要在 “此夜守岁惜年华”。

春节习俗 扫尘除旧

扫尘即为年终大扫除,北方称为“扫房”,南方称为“掸尘”。据记载,春节的序幕宜在腊月二十三拉开。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传统,祭灶之后正式开始准备春节的一切事宜。一般而言,腊月二十三至除夕前,是扫尘的最佳时段,称为“扫尘日”,又名“迎春日”。

扫尘得宜可为未来一年带来好运气。因为过去一年中,家中气场受到多方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尘”与“陈”为谐音,新春扫尘则寓意着除尘布新,将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含破旧立新、辞旧迎新之深意。所以春节来临前,各家各户宜彻底打扫卫生,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若是旧年运气不甚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b404218cc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