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数据时代的科普如何行稳致远 作者:牛艳芹 来源:《科学导报》2018年第43期 近日,中国科普研究所首次发布《中国科普互联网数据报告2017》,旨在回应以公民科学素质建构为目标的科学普及在数据时代面对的挑战。 《中国科普互联网数据报告2017》是中国科普研究所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在种子词遴选、机器学习衍生基础上开展互联网科普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研究的成果。经过两年基础研究逐步成熟,形成了以《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报告》《网络科普舆情报告》《移动互联网网民科普获取与传播行为报告》等系列数据报告为框架的科普互联网数据总体报告,为新时代科普工作满足公众需求、实现精准化推送提供了优化的决策依据。 公众与科学互动方式发生变化 当前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超过7.5亿,公众与科学互动的方式有了很大变化,科普的有效受众很多都在网上。 报告显示,当前的网络科普受众具有移动化、年轻化和不断细分的特点,网民主要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科普信息,18~40岁的青年人群是科普的主要受众,占比超过70%;网络中的男性科普受众多于女性,特别是在话题的引导性上超过女性;但是也要注意到,一些所谓的少数群体,比如女性或中老年人,他们在特定话题上非常活跃,超过了其他群体。 数据显示科普热点的发展受到了互联网长尾效应的影响。在监测的1500多个热点里面,约有20%的头部热点是被高度关注的,尾部热点关注度没那么高,但是对特定群体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互联网这些结构性特点给科普工作带来了挑战,要求跳脱开传统的科普人群和渠道分类,面向互联网社会建立更高效的传播模式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科普。 媒体发生变化 报告对2万家新闻网站、近1000家纸媒、70个主流新闻APP、10大主流博客、3万多个论坛、100万个微博账号、近10万个微信公众账号和25家国内主流视频网站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新闻网站、论坛和微博平台是三个最主要的科技信息发布和传播阵地,博客和微博上的网民讨论也是科技传播的重要助力,纸媒和资讯APP在科普方面的影响力相对较低。 在媒体传播的话题性上,健康医疗、生态环境、应急避险类的新闻报道最为热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b82b5d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