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闻一多《死水》欣赏3

时间:2022-10-06 09:06: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外阅读】闻一多《死水》欣赏3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死水》是闻一多最著名的诗歌作品之一。又属于诗人死水时期诗风转变的重要代表。

这首诗后面曾署有一个写作时间:19254月。据今人考证,实际的写作时间应该是19264月,即诗人回国之后。老诗人饶孟侃回忆说:《死水》一诗,即君偶见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诗词二题》,原载《诗刊》1979年第8期)也就是说,死水就是这一沟的臭水,其中填满了破铜烂,残冷炙在水中沉浮……但是,仅仅是这么一沟臭水似乎还没有理由激起诗人如此强烈的情绪波澜,闻一多肯定因死水而引起了对其他事物的联想。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死水是具有文化意义、社会意义,按照惯常的说法,也就是祖国

那么,在闻一多这位爱国诗人那里,祖国这一神圣美好的形象是如何与这沟臭不可闻的死水联系起来的呢?这还得从诗人爱国主义观念、民族主义意识的实际演化说起。 必须指出的是,所谓爱国诗人并不是可以运用于任何时代与任何诗人的名词,诗人的爱国特征(也包括他的民族主义意识)有它特定的背景条件,比方说国破家亡、民族危机爆发之际,比方说背井离乡、浪迹海外的时候。闻一多作为引人瞩目的爱国诗人还是在他留学美国的时候。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浓烟滚滚、


人声鼎沸之中,在西方文化的强大压力之下,诗人无限眷恋那宁静和谐家乡,在他的心中,那里芦花纷飞、月色溶溶,有高超的历史有逸雅的风俗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紫,落英缤纷。(参见《孤雁》《忆菊》《太阳吟》等篇章)显然,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与心境之中,闻一多所热爱的祖国是理想化的祖国,纯净化的祖国。也只有这样理想的光芒和纯净的品格才足以让他出淤泥而不染,保持着东方式的高洁

但是,梦幻迟早是要破灭的,尤其是对于尊重现实、所对伪饰的闻一多,当他刚一踏上思念已久的祖国,就完全失望了。在一个封建、落后、保守、顽愚的社会里,所有的宁静与和谐都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想,经济落后,政府腐败,军阀混战,民众愚弱,这才是活生生的现实。于是,所有大希望之余的大失望都聚集了起来,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北京西单的这沟死水重叠在了一起,——或许,死水之腐朽停滞让诗人联想到了不思进取的中国吧?或许,的恶臭污浊再一次击碎了他落英缤纷的梦境,从而刺激着他痛苦的调整自己乡情吧!

诗歌题为死水,但诗却并没有怎么描写死水本身的客观形象,而是面对死水引出的一系列想象,一系列泄愤式的诅咒。闻一多似乎还觉得 这沟死水还污秽得不够,丑恶得不够,他发着誓要丑上加丑,乱上加乱,把死水搅拌得油腻腻、红鲜鲜,让它发酵、生霉!闻一多说过:只有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如梦家)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出我的火来。这种泄愤就是他的表现了。

全诗共分五节,前四节都在具体描写诗人是如何调弄这沟死水的。他的第一个行动便是添乱:扔进破铜烂铁,泼入剩菜残羹。不久,这些行动就产生了效果,在死水的浸泡中,铜氧化成了绿绿的模样,铁也锈迹斑斑,剩菜残羹的油腻则浮动在水面上,又因霉变生菌而变得五颜六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氧化的金属、发霉的饭菜又都发了酵,于是,死水便成了一沟泛着绿光的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上面蚊蝇横飞,乌烟瘴气。至此,死水算是鲜艳夺目、光彩照人了,于是,几声青蛙的鸣叫传来,又为寂静的世界添上了几分热闹。 传统的诗歌阐释一般都倾向认为,这些看似鲜艳、实则丑恶的物象就是动统治者的象征,旧中国就是这样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我认为,这显然还是对闻一多创作的想象特征考虑不够,这些物象并不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写实,而是诗人自己想象中要完成的行动,不是反动军阀将死水变成了这绿酒,而是闻一多立下志愿要把它变成绿酒

那么,诗人不是太有点残酷了吗?其实不然,正如俗话所说:爱之愈深,恨之愈切。诗人如此看重、如此计较,又如此地忍受不了这沟死水的刺激,实在是因为他太希望死水呀!他多么愿意自己曾经魂牵梦萦的祖国一如想象中的光华美丽,而当现实世界里所发生的一切是这样的出人意料,这样的让他悲观绝望时,他能不因猝然的失落而心理失衡吗?又能不情绪性的咒骂几句、呻吟几声吗?如果我们能够理解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期望是如此的强烈,又能够理解这一期望与现实人生的深刻矛盾,那么也就不难接受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普遍存在的这一诅咒心态。诅咒者并不是汉奸,不是中国的敌人,他们实实在在都是一群热血男儿!相反,冷漠与无原则的赞颂才是最可怕的,也是最可警惕的!鲁迅说过,来到中国的外国人,如若有对中国大加诅咒的,他真心地欢迎。(大意如此)又有的同志出于维护闻一多的爱国形象,将丑恶喻为


革命力量,说闻一多是隐晦地呼唤革命,我认为这既是生硬的,也完全没有必要。闻一多作为爱国诗人,根本勿需后人替他作什么辩护!至于作为情绪性诗歌的特殊含意,我想也并不难为人们所接受。 此外,《死水》一诗也是闻一多追求诗歌三美的典范之作,绘画的色彩感不要我来多说了。这首诗节奏感极强(音乐美),每个诗行的音组数目都相等,它们都由四个音组构成,其中一个有三个音节,其余三个是两个音节,我们不妨看第一段: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长短不齐,变化没有规律的自由诗就没有这种特殊的音调和谐的效果了。 《死水》五节,每一节均是四句,每一句又都是九个字,这样也形成了诗歌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即所谓的建筑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b8842b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