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和他的《死水》

时间:2022-08-05 20:05: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花一叶

闻一多(18991946,原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著名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其诗沉郁奇丽,具有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亦成就非凡,郭沫若叹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1124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20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27月赶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6715日,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象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在一朵先生的追悼会中朱自清出席并讲了话,并写诗歌颂闻一多: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而闻一多那一身深灰色长袄加上一条浅色长围巾,戴一副眼镜温文儒雅的微微一笑的形象也照映在了人们的心中。

他创作的诗集主要有《红烛》《死水》两部。这两部诗集虽然是闻一多思想和艺术风格发展不同阶段的产物,但它们共同贯穿着一条爱国主义红线。 诗集《红烛》是闻一多第一本诗集,这个诗集中不少作品反映了诗人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在异国他乡的孤寂以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诗集《死水》所收辑的作品无论是思想的深刻,还是艺术的成熟,都要比《红烛》集中的作品有显著的提高。其中《发现》《一句话》《死水》等诗篇,写得或悲痛、或激愤、或豪迈热烈,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与关切,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读者无论何时读到这些作品,都会为之动情、颤栗。由于家学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闻一多的是在艺术生有着独特的风格,他有感于“五四”以来新诗过于散漫自由,因此提倡一种新格律诗,并在1922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于追求艺术上的严谨,这使得他的诗大多有富于浪漫气息的幻想,严谨奇特的构思,火山爆发式的激情,一咏三回环的语势,以及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特点。他是最早提倡和实践新格律诗的诗人,《死水》是闻一多先生自认“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实验”,是先生实验他的“三美”新格律体的典型。首先,从音节上看,该诗具有音节的和谐美,这主要表现在诗的节奏上。这首诗的节奏非常整齐,每一行诗都有四个停顿。使这首诗的音节十分和谐,就如同四拍子的歌曲一样,使其节奏具有了格律化的音乐美。时着这首诗的音乐美还表现在韵律上。全诗除第一节外,第二、三、四、五节都采用隔句韵的形式,并且每节换一次韵,在统一中有所变化,使声律整齐而不呆板。这也就使新格律诗与旧格律诗在形式上有了明显的区别。另外,这首诗的首尾两节都用“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做首句,这种复沓不仅在意义上是一种强调和呼应,在韵律上也有回还往复之美。所谓诗的建筑美,是指诗行与诗节的排列均齐而言。这首诗共五节,每节均四句,每句九字,做到了节的匀称,句的均齐,就好像一座有棱有角、刚劲挺拔的大厦,具有建筑美。 再次,这首诗也具有较强的绘画美。这主要表现为诗的词藻美上。诗人在描写死水时,特别注意选取那些易于引起人们视觉联想的词藻,以加强诗句的绘画美感。如诗中既有色彩丰富、鲜明的“翡翠”绿,又有“桃花”红,“珍珠”白,再加上“罗绮”“云霞”“绿酒”等描写,使死水显现出繁复的色彩来,这无疑大大增强了诗歌的绘画美。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

1一叶一世界


一花一叶

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诗的第一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有着深刻的寓意:它象征着当时那个处于军阀混战中的腐败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它残酷地扼杀着一切进步的新思想、新事物。正是这一切,使当时的中国成了“一沟绝望的死水”。在这句诗中,“绝望”二字,写出了诗人深沉的失望心情。诗得到第二、三、四节,诗人对“死水”进行了细致描绘,具体形象地揭露出了旧中国腐朽颓败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旧中国憎恶、愤怒、嘲讽的感情。在这几节诗中,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比喻、鲜明的色彩描写以及讥讽的笔触,逐步深入地写出了扔进破铜烂铁、泼入剩菜残羹后死水的进一步变化。铜锈绿的如“翡翠”,铁锈红的如“桃花”“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等美写丑,丑更丑,诗人用这种独特的方法,更鲜明地表现出死水的腐臭本质,同时也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嘲讽意味。诗的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诅咒现实,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 这一部分的头两句,诗人以十分断然的口吻,对黑暗的中国社会予以了彻底的否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在彻底否定之后,“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一句,又写出了诗人在绝望之中的一丝期望。丑恶开垦出的世界,只能更丑恶,但丑恶到极点,就有可能会产生转机。因此,这最后两句,既包含着诗人对旧中国的绝望,也包含着对新中国的期望和向往,包含着诗人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尽管对诗人来说,这种期望在当时是非常朦胧的。

这首诗后面曾署有一个写作时间:19254月。据今人考证,实际的写作时间应该是19264月,即诗人回国之后。老诗人饶孟侃回忆说:《死水》一诗,即君偶见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1922年,诗人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在异国的土地上,诗人尝到了华人被凌辱、歧视的辛酸。1925年,诗人怀着一腔强烈爱国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国。然而,回国后呈现在他面前的祖国却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景象——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以至于诗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转至极度的愤怒。因此觉得在一个封建、落后、保守、顽愚的社会里,所有的宁静与和谐都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想,经济落后,政府腐败,军阀混战,民众愚弱,这才是活生生的现实。于是,所有“大希望之余的大失望”都聚集了起来,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北京西单的这沟“死水”重叠在了一起。诗歌题为“死水”,但诗却并没有怎么描写“死水”本身的客观形象,而是面对“死水”引出的一系列想象,一系列泄愤式的诅咒。这种泄愤就是他“火气”的表现了。如俗话所说:“爱之愈深,恨之愈切”。诗人如此看重、如此计较,又如此地忍受不了这沟“死水”的刺激,实在是因为他太希望“死水”不“死”呀!他多么愿意自己曾经魂牵梦萦的祖国一如想象中的光华美丽,然而现实又让他如此悲观绝望如此猝然失落以至于忍不住地咒骂,咒骂这个不争气的软弱的时代。但在最后诗人还是给予的“死水”希望,希望在丑恶开垦后的“死水”能够产生转机,产生新的彻底的革命与颠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作者一种对现实的不屑以及对未来的隐晦的呐喊。

2一叶一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a971f6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