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公”经费审计探讨 作者:李佳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07期 摘要:“三公”经费支出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政府支出重点之一。本文剖析了“三公”经费审计的必要性,并从“三公”经费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等三个角度探讨应如何做好“三公”经费审计。 关键词:“三公”经费;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7-0131 一、“三公”经费审计的必要性 “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公务招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因公出国(境)经费。控制“三公经费”是国家的重要部署,也是一项长期工作任务。 第一,“三公”经费审计是实施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三公”经费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维持运转或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的相关支出,也是财政预算的其中一项内容。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三公”经费在预算执行上容易出现偏差甚至不平衡。因此,要对各部门“三公”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实行常态性的审计监督,降低“三公”经费,严格执行财政预算。 第二,“三公”经费审计有利于推动政府工作作风转变。2 012年12月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要求各级政府要转变工作作风。各级审计机关对“三公”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持续的审计监督,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央“八项规定”的执行情况,推动完善政府内部管理制度,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从而达到转变政府工作作风的效果。 第三,“三公”经费审计有利于建设节约型政府。加强“三公”经费控制,增强成本意识,根本目的就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社会各界均关注不必要的行政支出、损失浪费以及“三公”经费掩盖下的腐败行为。加大对“三公”经费的审计监督力度,有利于推动被审计单位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并在节约型政府建设中不断提升工作成效,使党的优良传统得到有效继承。 二、如何做好“三公”经费审计 做好“三公”经费审计,需做好“三公”经费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 (一)“三公”经费真实性审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是要做好“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审计。在预算编制环节,国家审计应充分发挥事前监督作用,对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合理性和经济性进行审计监督;在预算调整环节,应着重审计预算追加的规模、追加的事由及合理性在预算执行环节,应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建立“三公”经费的监测标准,检查“三公”经费有无铺张浪费现象,加强对重大“三公”经费开支的专门监督,及时纠正财政支出政策的执行偏差。如果被审计单位已经公开“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或决算,要关注其公开数字是否与实际支出情况一致,有无人为进行调整情况。 二是要关注有无将多个项目的“三公”经费人为放入一个总项目中列支。从中列支的车辆运行费和接待费等,让审计人员难以统计,且分不清这些经费究竟应该用于哪个明细项目支出,还是应该由公用经费承担,不利于审计人员对“三公”经费支出真实性的判断。 三是要关注有无将“三公”经费转移到其他科目列支。由于目前还不存在和“三公经费”直接对应的科目,不少“三公”消费都隐藏在正常的行政费用支出中。为避免“三公”经费支出数字过大,有些单位把接待费开具成“会议费”、“会务费”,把出国(境)费通过旅游公司开具成“考察费”等等,实质是将“三公”经费开支通过模糊虚假的支出内容在其他科目中列支,从而掩盖“三公”经费的实际支出规模。 (二)“三公”经费合法性审计 一是关注有无列支不合法的支出或发生不合法的“三公”行为。如有无违规借用企业或其他单位车辆,尤其以单位车改或“私车公用”为由列支不合法不合规的经费补贴,有无在会议费中违规列支纪念品费用以及不合法的出国旅游等费用,以确保“三公”经费支出的合法性。 二是关注是否存在“小金库”。“小金库”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之顽症,目前仍然不时发作,其支出范围除了“福利”或私分以外,主要集中于出国出境、用车和招待等“三公”区域。审计应关注是否有将收取的房租费、物业管理费、国有资产变卖收益等非税收入未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或者虚开发票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并在账外列支“三公经费”。对“小金库”的监督能够促进“三公”开支的合法性,也有利于保证“三公”经费数据公开的权威性。 三是关注是否将“三公”经费转移到下属单位列支。在现实中,部分单位将相关经费以拨出资金的形式先拨付到下属单位,再通过下属单位列支出国出境、公车购置与运行以及公款吃喝等费用,也就是说这些单位的“三公”经费账面所反映的仅是其中一部分“三公”经费。通过审计监督跟踪与“三公”经费相关的经济与管理活动本身的合法性,比晒“三公”经费账本更有意义。 (三)“三公”经费效益性审计 仅仅监督“三公”经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是远远不够的,审计还应审查“三公”经费的效益性,包括“三公”经费的投入是否节约,支出是否讲究效率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是关注“三公”支出是否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资源利用是否经济,有无损失浪费的问题。审计应关注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和出国出境,是否为本部门业务活动所必要,该类支出是否为必要的支出。 二是关注“三公”支出的效果性,即“三公”支出目标是否得以实现,是否产生了应有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有利于履行政府应尽的职责,达到履职目标。如用于招商推介的出国出境费用,是否达到招商目的,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有多大。 三是应建立“三公”经费的绩效标准,并关注“三公”支出是否超标。如人均招待费支出是否超出规定的定额标准,陪同人数与招待对象人数的比例是否超标:公务用车每年的油耗、维修保养等运行费用是否超出定额,同时也要关注是否存在公务用车闲置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四是强化对“三公”经费支出效果的追踪问责,切实解决“三公”经费重申请、轻使用、重分配、轻管理等问题,提高经费的支出绩效。通过问责来强化各部门的绩效理念和支出责任,尽快形成“谁办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机制。在“三公”支出过程中,对因故意或过失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未达到相关要求,以致财政资金配置和执行绩效未能达到规定标准或预算目标的部门、单位及其责任人员,实行绩效问责。对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记过或撤职等处分。 参考文献: [1]韩大鹏.“三公”经费审计,步子请再大些[J].中国审计报,201 2-5-21. [2]关恋.从“三公消费”谈国家治理视角下国家审计的作用[J].会计之友,2012(05). [3]张国军.推进“三公”经费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审计与理财,2013,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ca1993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