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的作文六年级统编本第二单元

时间:2022-03-31 02:11: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统编六年级第二单元“点面结合”作文讲解



张老师问:六年级第二单元是“点面结合”的作文,学生总是不能紧扣“点”来写,评讲修改后还是没到位。您有没有好的建议?

答:

“点面结合”可以拆解为三个关键词:(1)“点”;(2)“面”;(3“结合”。

六年级的“点面结合”的落脚点应该在“结合”,即两者是如何结合的。苏教版第十册的《大江保卫战》,里面的“结合”很有代表性。

第二节写“面”: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人墙

第五节写“点”: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

“点”和“面”是怎么“结合”起来的呢?

第三节的“面”,写“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第五节的“点”写黄晓文“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两者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正因为有了前面的“赤脚”“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后面“一根铁钉扎了进去”的出现,才会那么自然。

不是写了一个“点”、再写一个“面”,那就是“点面结合”,就像不是有了一个男人、再来一个女人,那就是一对儿。内在要有感情的线。

教“结合”之前,要有“点”的训练和“面”的训练。

“面”的训练,没什么问题。《狼牙山五壮士》里的“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概括一下,“面”过去了。《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惹得众人大笑,“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也“面”过去了。

难的是“点”。

《狼牙山五壮士》里的五壮士都在打敌人,可是各有各的打法: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后,惹得众人大笑,众人各有各的笑态: !怀




“点”的训练:

1)选人。拔河比赛,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写一遍,用老师的术语来说叫“典型”。以拔河来讲,第一个、最后一个、表情最不一样的,最胖的、最瘦的、表现最佳的。

2)不重复。以上几个的用词造句不能重复。像《红楼梦》里“笑”,都不一样。

3)顺序,几个人哪个先写,哪个后写。《狼牙山五壮士》从班长写起,再写副班长,再写战士。三个战士呢,先写正在打击敌人的,再写瞄准敌人的。

“点”还有一种写法,就写“一个”。一群小狗里,着力写一条小狗;一群呼喊声里,着力写一个人的呼喊。这更难。说“难”也不对,“难”是老师总希望学生练习一两次就能有突飞猛进。

10公里的路,要一口气跑完当然难。这次跑500米,下次跑800米,下下次跑600米,分散了跑,没有一个人会觉得难。“点”的训练要分散了跑,老师要有耐心,学生才会有耐力。

张老师说“学生总不能紧扣‘点’来写”,这也许真的冤枉了学生。 学生也想扣住“点”来写,可他没有这个能力。战火纷飞的年代,父母也想让孩子吃饱穿暖,实在没这个实力啊。一群人都在笑,五六种不同的笑法,学生做不到,只好东拉西扯写别的。我们老师也可以试试,写一群人哭,五六种不同的哭法,你也会有很大的苦恼。

以上讲的“点”的写法,属于“知识”,这些知识可以随课文教给学生,然而你千万别以为讲过几次了,到作文学生都会了。绝无可能。作文知识要转化为作文能力,非要反复训练不可。没有一种能力不是反复训练出来。不管怎样的高手来教,都离不开学生的反复训练。

张老师所说的问题,从我们老师自身来反思的话,之前我们有没有进行充分的“点”的训练,以前没有好好练过,现在就要“点”“面”“结合”,那不只是跟学生过不去,也是跟我们自己过不去——看着学生不像样的“点面结合”,气得胃疼。

假如张老师说,管老师,以前我真的没有好好进行“点”的训练,那怎么办?

那就补上这一课。

这一次学生没有掌握好“点”,下次作文还写“点”,连着训练好几次,训练到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为止。这一次就咬紧了“点面结合”,哪怕一个学期只把这个一项内容练扎实了,那也是实实在在的收获。前往不要——

这一次的“点面结合”,只是蜻蜓点水一下,过了;下一次又要用情节、环境、人物来编写童话,结果又只能蜻蜓点水一下,过了。一个学期的作文都是蜻蜓点水一下,过了。人的一辈子也就这么蜻蜓点水一下,过了。不只是学生蜻蜓点水一下,过了;我们老师这一辈子也就这么蜻蜓点水一下,过了。

这不只是我对张老师的担心,也是对无数个张老师的担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cab9ab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