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的人无往不胜”。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重要条件,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心理素质是构成素质教育的核心因素之一,它是心理素质的灵魂,是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保证。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 1 转变教育观念 应试教育以分数定优劣,无论学校、家庭、社会,只要学习分数高,就是好学生,能够考上高级的学校就是人才,于是,考什么学科就教什么学科,学什么学科;不考的就不教,就不学。这是造成学生德、智、体、美、劳不能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摒弃传统的人才观念,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性格培养、情操陶冶和特长发展贯穿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和谐的发 展。 2 优化育人环境 构建良好育人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首先是文化环境,如设置广播宣传,办好专栏墙报,确立校风校训,以及在适宜的地方、张贴能起警示作用的名言名句,让学生处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以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其次是自然、卫生环境。美化绿化校园,保持校园的幽静、清洁、卫生,彻底消灭脏、乱、差的景象,让学生时时处处都心情愉快,珍惜和爱护自己所处的环境,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在我国,青少年的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家庭之中,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思想品德、身体心理素质的形成和提高,起着最重要作用,是人一生中最不可忽视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一经错过,将影响孩子终身的发展。因此,家长决不能对子女过分溺爱,也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更不能对子女采用不闻、不问、不管的态度,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苛,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4 树立榜样的作用 好的学习榜样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说服力和激励作用,能在学生内心深处建立起“心理支点”,成为学习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柱。例如:教室里挂一张雷锋的像,写一条“向雷锋学习”的标语,经常讲述他的事迹,便可以激发学生向雷锋学 习的动机。特别是家长、教师是学生最优先最直接模仿的榜样,具有经常性和直接性, 能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发挥“身教”的作用,一身作则,作好示范。 5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的意志活动很大程度上要靠外部条件,所以要通过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和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进行实际 操作,来达到锻炼的目的。例如:登山可以锻炼坚毅的意志,野炊可以锻炼生活的自理能力等。此外还要借助艺术的感染力,通过书法、美术、体育、音乐、舞蹈等各种比赛,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在各种情况下的适应能力,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其能在情感上自控,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觉,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我们相信有了教育生态的环境化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就能健康发展,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的火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ccae51784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