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到底该怎样“爱”同学 最近在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和秦望老师的《光辉岁月》。两位老师的著作,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同学的浓浓的温情和细腻的爱意,掩卷玄想:班主任到底该怎样爱同学?班主任到底该站在什么位置和同学相处? 学习的风越刮越烈,在一些重点中学,同学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被异化成了考试机器,在一些班主任和老师的眼中,同学已经成了量化成果和考试成果的代名词。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渐渐地演化得有点像监工和打工仔了。还有一些老师也特殊爱同学,却每每让同学恨之入骨由于种种貌似爱的举动里,包含了太多太多功利的因素。于是大家感叹了:现在的同学真难弄,你对他好,他偏偏不要好,我的爱无人理解啊!真是这样吗,非也。 爱同学,就要放下架子和同学交往。只有真正走近同学,我们才具有谈爱的资格,否则,一切免谈。李镇西老师和同学一起跳绳,一起在沙滩上斗鸡,在学校的日子里,总是坚持在教室的西窗边一个一个地倾听同学的心语;秦望老师则每天和同学一起 上早读,坚持做最勤奋的同学;和同学一起植下一棵纪念树,一起参观校史馆,并饱含深情的进行讲解;经常在课间走进教室,用布满爱意的眼神看着每一个同学,让同学时刻感受着来自老师的暖和;在星期六的下午和同学依依告辞,在星期天的晚自习时欣喜重逢这份爱,如此厚重,却又如此细腻。难吗?其实不难。扪心自问,假如我们每一个人真的丢掉班主任的架子,把自己真正融入到班级中去,做班级中的一个欢快的首席同学,又何愁不能走近同学,融入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呢?或许,作为班主任,当我们以一个玩伴的身份消灭在同学身边时,得到的,将是同学的信任和敬重;而时刻不忘自己的监工身份,老是盯着同学的成果和量化成果不放的班主任,除了收到来自同学的冷漠,还能有什么呢? 爱同学,就要爱护入微地关注同学的内心世界。从两位老师的书中,我经常读到两个词:周记、谈天。在闲聊中,在谈心中,在笔谈中,同学的心泉涓涓流淌,老师的浓浓爱意和训练才智也呈现得淋漓尽致。90后的孩子,孤独着,却又渴望被爱;外表成熟老练,内心却青涩而布满对真情的渴望。假如班主任放弃了自己引路人和伴侣的角色,放弃了共享同学欢快,分担同学苦痛,倾听同学心语,挂念同学排忧解难的机会,那对于训练来说,将是多么大的损失;对于同学来说,又是多么大的缺憾啊。 爱同学,就要会爱同学。不是有人说嘛,爱孩子是动物的本能,但如何爱孩子却是一门学问。在两位老师的书中,我读出了因人制宜、敬重共性。李老师的训练案例里,有对内向胆小的同学的鼓舞,有对小错不断的同学苦口婆心的训练,有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细致入微的关怀和挂念,也有对品质恶劣、屡屡犯错的同学一针见血的严峻批判;秦望老师的书中,让我印象深刻既有对不负责任的班长的怒斥,直至拍案令其当场辞职,又有对一米阳光的一次次宽容和开解,甚至允许深陷爱情迷雾的他尽可能理智地和另外一个班的女同学交往(只是在这个过程中,秦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这里,没有一刀切的独裁,没有居高临下的循循善诱,有的,只是理解,和基于人性的友爱和挂念。翻开一页页班级日志,上面都记载着那些读来让人感到无限温馨的时刻:秦老师背着同学,静静地给她闹家庭纠纷、即将离异的家长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经常给家长打电话,挂念他们分析孩子的近况,并给他们出点子,努力拉近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让亲情成为孩子高三冲刺的助力器 总之,爱同学真的是一门学问。拥有一颗爱心,我们就具备了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学会理性地爱同学,我们则一点点走向成熟。愿训练在爱的天空下自由飞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d300ffe5a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