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谈

时间:2022-05-07 03:14: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汉语知识的好书

——读《语文常谈》

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1980年由三联书店出版,我们现在所读的是20123月的第五次印刷版。这本书看体积是一本小书,篇幅不长,只那么少少100多页,六万字。但看内容却不下于一本大书。书中涉及语音、语法、词汇、方言、汉字改革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和重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吕叔湘先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把汉语语言学的主要问题用六万多字概括起来,而且讲得那么明白晓畅,这需要长期的酝酿、深入的发掘和艰苦的锤炼工夫。这本书虽说是讲述理论的书,但作者用通俗的语言道出这些枯燥的理论,让他们都变得清新活泼起来。我读起来就像是在读趣闻,读故事,并不感觉枯燥。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学习汉语的入门知识。

虽说我们从小就开始学汉语的各种知识,从牙牙学语开始就是入门,我们学拼音学笔画学词汇学句子,可是到现在读到研究生了却总还是觉得没把汉语学好。关于英语的历史、变迁、构词、句法的知识在不停积累,可是有关自己母语的知识却不见增加,甚至在减少。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中文几乎仅凭语感,大家这样说我便这样说,约定俗成。很多汉语里的很多语音规则,比如双声、叠韵之类的我都不了解。我也不了解我们汉字的发展历程、字句词、声韵调、音义形等知识。我是语言学习者,却对自己的母语知之甚少,实在很惭愧。

阅读语文常谈》之后,我觉得自己收获颇丰,获得了汉语的一些基础知识,还学到了观察分析语言现象的方法,这些都有益于提高我的语文水平。 整本书分为8章:1、语言和文字;2声、韵、掉;3、形、音、义;4、字、词、句;5、意内言外;6、古今言殊;7、四方异谈;8、文字改革;各个题目中又有细分。

语言与文字。这一章主要讲语言与文字的由来。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语言。可是文字是在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文字起源于图画,最初是整幅图画,可是这样表意往往不清楚,于是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图画被拆分成个别图形,按照线性排列,还得有些抽象的意思,再接着图形慢慢简化,便逐渐形成能够与语言挂钩的文字。可是语言与文字也不完全一致,毕竟语言中有抑扬顿挫,能够表现人的喜怒哀乐,可光看文字是看不出来的。另外,在“语言文字要两条腿走路”这一部分,作者提倡我们不仅要重“文”还得重“语”,即研究“说话艺术。这一观点无疑可以运用到外语学习中。现在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和外语教学多注重读写,对听说的要求不到位,这就是重“文”而轻“语”。中国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普遍高于听说能力,这是不利于对外交流的。现在国际会议和各种论坛演讲越来越多,对“语”的要求也提高了,所以无论是中文还


是外文都要学会“两条腿走路”

声、韵、调;形、音、义;字、词、句。这是第二、第三和第四章。第二章中作者道出了与我们的“语”息息相关的三个要素:声、韵、调。我们常说的绕口令为什么那么绕?因为绕口令中有“双声”有“叠韵”。为什么我们小时候背唐诗时就算不晓其意也能朗朗上口且记住?因为古诗中也有很多“双声”“叠韵”。我们国家方言众多,有些地方,比如:福建,山的这边和那边的语言都不相通,这又是为什么?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声调的差异。读完这一章,我便对我们天天用,天天说的汉语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大部分人从来都只是按照从小学到的来说,也没了解过到底我们这样读这个字是为什么,也没有系统细致地学过声母,韵母和声调。这一章看完后,便得到了很多专业又易懂的知识。这些例子和信息都对我国音韵学的研究有很大帮助,所以作者也指出不必“谈音色变”。第三章的形、音、字讲到了我国的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这让我想到了外语。我们英语时也有很多同形异音和同音异形的单词,背起来有些吃力。但是和中文的字比起来便觉得没那么难了。作者说语言中最理想的状态是一个字对应一个音,可是汉语和英语都没有做到。看过汉语里林林总总的多音多义字以后,发现英语也没那么记了。字、词、句这章讲到了中文的语法。我们从一开始接触英语就开始学语法,倒是对中文的语法没什么概念,还有人说中文没有语法。但是作者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有语法,中文也不例外。中文中词语的词序不同、分段不同或者是关系不同都会造就不同的意义,所以中文当然是有法可循的。虽然说中文的句子结构比较松散,而且没有英文中的冠词和虚词,但是中文的句子组成也是要讲求章法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这样说而不那样说,在预定俗称的背后还是找得到理论支持的。

古今言殊。四方异谈。这两章就像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轴讲述汉语一样。今言殊里讲到汉语从古至今的变化:词汇的变化、语义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纵向分析作者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其中一个就是若是让朱熹穿越到孔子时期,即便他在了解儒家之道,也无法听懂孔子和颜回、子路的谈话。凡是语言都会随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更新。就像英文,有古英语,有中世纪英语有现代英语英语中的外来词也在不断更新,词汇表不断扩充。汉语也是一样,各个时期的汉语很不相同,就连几十年前的汉语和现在的都有差异。汉语中也有很多的外来词(可可、咖啡、白兰地、啤酒、沙发……),这些外来词反应了国家间的频繁交流和社会进步。四方异谈这一章中主要讲的是方言的差异(词汇、语音、语法)这就像是从横向分析我们的语言。书中列举了方言中不同的音调,主要的语音分歧。就拿我来说,我是广西人,我的家乡话类似于粤语,跟普通话有着很大的差别。我的家乡话中zcszhchsh不分,r音缺失,前后鼻音不明显,没有“儿”化音。这些特点与我们现在所推广的普通话有很大差异,这也导致了说惯方言的人学起普通话来困难重重。我们教授普通话时就应该掌握方言与普通话不同的部分,然后重点攻克那些难题。


文字改革。这是最后一章。这一章中作者大胆提出要改革我们现在汉字制度。作者谈到汉字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拼音文字的好处,提出随着形势发展汉字应该退身让位给拼音,指出简化汉字只是治标不治本,根本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拼音。拼音字书写起来方便快捷,有一定的规律,简单,好识记,的确很实用,也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可是一旦用拼音代替汉字,我们的文字是不是就要慢慢消亡了呢?如果是,那么这种独特的文字,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系统就要渐渐消失,这样一想,我觉得很是可惜。纵观全球的文字,拼音文字居多,只有中国是方方正正的方块字。这些方块字就像是历史遗留的灿烂遗产,虽然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但是独一无二的,闪着不一样的光芒,就这样让他们消失,总让人惋惜。我们当然可以跟随时代的脚步发展拼音文字,若果拼音字真的能够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那大幅度使用也无妨。可是,我认为就算是大幅度使用拼音字了还是应该保留方块字。毕竟这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大部分。 讲语言的书,最怕就是枯燥无味,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是写的过于通俗而浮于表面、缺乏严密。但是,语文常谈》里的语言娓娓动听,例子很有趣味,讲的比较细致也比较系统。虽然是一本讲理论的书,但作者并没有刻板地讲又大有空,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流畅自然地道出想要告诉读者的信息,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总而言之,我很喜欢这本书。通读一遍之后,我觉得收获不小,不仅增长学识,其中有些内容还可以与自己的英语学习和研究相联系,很有趣味,得到启发。遂写下一篇啰里吧嗦的读书笔记,记下大致内容的同时也抒发了一些自己的收获和想法感受,算是与老师分享我读书的喜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d82725d02020740be1e9b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