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中诗人长恨的原因

时间:2022-10-10 14:08: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长恨歌中,诗人如何表现长恨的,造成的长恨的原因是什么?

一、表现长恨:

1《长恨歌》最后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明皇与杨玉环相恋时应该是许了天长地久的,只是唐明皇最终被迫将她缢死时,这天长地久便结束了。



所以后来的唐明皇就只能生活在对她的思念和缢死她的痛苦之中。

2、诗人以此作结,既点明题旨,回应开头,又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同时也给读者留下联想、回味的余地。长恨二字由此而来,“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二、造成长恨原因: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 长恨歌中,诗人如何表现长恨的,造成的长恨的原因是什么? 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长恨歌,诗人如何表现长恨的,造成的长恨的原因是什么?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三、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白居易任盩厔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四、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长恨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e1794f77d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