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酬理论 劳动概述 概括来说,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 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个小孩都知道的。” 劳动是一个广泛的范畴,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劳动进行分类。 为什么劳动因素是确定薪酬的要素之一? 1、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而劳动者作为这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亦成为生产过程中的主体,那么就必然确立收入以劳动为依据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 马克思曾提出,人们的实际劳动差别是和种天然特权,而这种“特权”,不光是指劳动力之于个人在生理上不可分离的归属权,而且是一种现实的经济权利。 2、如何衡量劳动量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关按劳分配的思想,他们在马克思的辉煌巨著《资本论》中,开始肯定了以劳动作为分配尺度的新形分配方式。 1875年,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基础上,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完整地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理论,是研究按劳分配理论的主要文献之一。文中,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多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 对按劳分配的“劳”的计量,必须借助于市场、货币关系,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运用价值概念进行计量。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劳”的计量尺度是用劳动时间直接计量劳动。马克思说:“劳动,为了要使它能够成为一种尺度,就必须按照它的时间或强度来确定,不然它就不成其为尺度了。” “社会劳动日是由所有的个人劳动小时构成的;每一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劳动日中报所提供的部分,就是他在社会劳动日里的一份。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份消费资料。” “人们可以非常简单地处理品这一切,而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 马克思分配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按劳分配思想从空想到科学;具有伟大的历史进步意义。但是由于这个模式是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消亡为立足点来设计的,因而使得按劳分配理论的科学内涵被冠以了某些虚幻的形式,如:产品经济成为按劳分配的社会经济载体;劳动时间成为直接的计酬尺度而放弃了“价值”的作用;以劳动证书取代货币成为分配手段;财产积累与其社会职能的“断桥”;配给式消费对信息传导的阻滞等等。 劳动量的计量及相应的薪酬形式 在企业内部(通过市场)计量“劳动”,概括起来,大体有三种形式: 1、用劳动时间计量。按照组织或个人完成劳动时间的多少确定组织或个人的劳动报酬量。其中较为典型的报酬形式即为计时工资形式: 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制是按照职工的劳动熟练程度、繁重程度和工作时间的长短来计算和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分配形式。它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工资标准,二是实际工作时间。 基本特点:在于对劳动的计量是直接用时间来表示的,简便易行,便于计算;同时,由于各种具体劳动均可以用劳动时间来体现,所以,计时工资的适应性强,实行范围广泛,任何部门、单位和各类岗位、工种均可采用。 适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用力劳动者,也适用于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为生产一线服务、基本劳动量不便于用产品产量准确计量的工人和服务人员。此外,某些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技术性强、产品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操作才能完成、不易单独计策个人劳动成果的企业一线生产工人,也适宜于采用计时工资制。 局限性:不能准确地反映劳动强度和职工个人实际提供的劳动成果,以致使劳动报酬与劳动量之间往往存在着不相当的矛盾。 形式:小时工资制、日工资制、月工资、年薪制等。 2、按实物量来计量。即按完成的合格产品的实物量和单位产品工资含量计算报酬量。 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制,是按照工人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完成的一定作业量,根据一定的计件单价计算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计件工资制特点: 综合性、浮动性。 计件工资形式: 全额无限计件工资。就是工人全部工资都随完成和超额完成劳动定额的多少,按统一的计件单价来计发,不受限制。实行无限计件工资制的工人,计件期间不再领取本人标准工资。它计算简单,报酬和劳动成果的联系密切,工人容易掌握。一般来说,生产短线产品(包括零部件),生产的连续性、协作性要求不是那么严格,能够制订个人产量定额或工时定额,劳动成果可以单独统计,并且可以由一个人有效地完成的工作,都宜于实行这种形式。 超额无限计件工资。工人完成定额的,发给本人标准工资;未完成定额的,按照本人的等级工资标准和完成的比例计发工资;超过定额的,其超额部分按规定的计件单价发给超额工资,不受限制。一般说来,具备实行全额无限计件工资条件,但老工人较多的车间、工种,为了兼顾新、老工人的利益,宜于采用这种形式。 超额有限计件工资。对实行计件工资的工人规定了超额计件工资不得超过本人标准工资的一定百分比或绝对金额的限制。实行这一计件形式,是为了保证企业维持均衡生产,同时,也便于平衡计件工人与非计件工人的工资关系,防止由于企业管理水平低,定额不够先进合理,而出现超额工资过高偏向。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人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需要适当限制产量的单位和工种。 累进计件工资制。工人生产的合格产量在劳动定额规定的基数以内,按不变的计件单价计发工资;超过这个基数的部分,则在原计件单价基础上按递增的单价分别发计件工资。采用这种形式,会使单位产量的直接人工成本上升,造成工资基金增加过多,经济效益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实行累进计件工资必须实行有技术根据的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计件单位的增长比例必须事先要有精确测算,以保证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此外,只有在某种产品急需突击增加产量时,才适宜在关键的工种采用这种形式。 间接计件工资。是指工人的工资不是直接由本人的产量或作业量确定,而是由他所服务的工人的劳动成果来确定。它适用于那些同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一线工人劳动有密切联系的不直接生产产品的辅助工人。 在基本生产工作实行计件工资制的情况下,为了加强辅助工人和基本生产工人的协作配合,改善工作地点的供应服务工作,为基本生产工人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必要把辅助工人的劳动报酬,同基本生产工人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情况联系起来。 集体计件工资制。在一个集体中可能会发现如下情况:第一班组内没有严格分工;第二,虽有分工但是不能规定和计算个人产量;第三,可规定个人产量定额或时间定额,也可计算个人产量,但生产本身特点不是要求某一个人增加产量,而是要求同步工作,按节拍生产。所以可以一个集体(一般指班组)为计件单位,工人的工资是根据班组集体完成的合格产品数量或工作量来计算,然后按照每个工人贡献大小进行分配。集体计件,一般是在那些机器设备和工艺要求班组工人同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任务,而又不能单独计算个人产量和质量的生产单位中实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e1af9ef88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