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案例 2007年中国江苏太湖蓝藻污染

时间:2023-02-28 16:01: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以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为例

2007年中国江苏太湖爆发严重蓝藻污染,太湖的环境与水质产生极其不利影响,引起全国上下高度重视。以下是此次危机事件概述,我将其分成两个阶段。 事件爆发:2007 五一黄金周期间,不少太湖区域的水面漂着一层绿膜,最厚的地方像覆盖了一层绿油漆。由于天气持续高温,降雨不多,太湖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水源水质恶化,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市民生括用水受到影响。不久之后,无锡全城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纯净水每桶上涨到50元。530日,无锡市启动危机事件应急预案。

事件控制:太湖蓝藻污染危机爆发后,江苏省无锡市紧急启动应急预案,通纯净水运输绿色通道,从常州、苏州等周边城市大批量凋运纯净水,紧急启用已封的地下深井,千方百计保证洁净饮水的市场供给。同时加大引水力度,采取各种措施,除臭除藻。几日后,无锡制水厂出水的臭味逐渐消除,水质开始好转,污染物浓度开始降低。63日,无锡市政府宣布已经达到恢复正常供水的阶段性目标,市民除饮用和做饭仍依赖纯净水外,其他生活用水已经正常。65日,无锡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喝烧开的自来水,进一步让市民放心。然而,太湖降污排污工作并未停止,连续后来半个月的抗污备战才使得蓝藻基本消除。613日,市政府最终宣布自来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太湖蓝藻污染事件持续了半个月之久,无疑是一次巨大环境危机。从官方报道的事件经过来看,无锡市政府在此次危机处理上沉着冷静,最大的优点在于危机决策和灾后处理方面,及时发挥政府宏观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危机爆发的第一时间,就全面调衡水资源,做到最大保证量和最广泛的合理分配,这样的一体化指挥、调度体系是政府能够有效抑制危机,将危机损失降到最低的重要保证。

其次,就是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有利提升政府在危机管理的形象,深得民心。太湖蓝藻危机,不仅无锡市当地政府十分关注,温家宝总理也在第一时间亲自到现场问切情况,国务院、水利部对太湖流域管理局密切关注。这表现政府注重危机后的沟通工作,有利于恢复民众对政府的信心,表达政府的诚意。态度诚恳,积极应对是政府危机管理的必要前提。

但是,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得到解决后,并不是没有后患。综上所述,无锡市


政府面对水体污染危机上看似沉着应对,治污控污效果明显,大体控制了污染局面,然而实际上在细节方面仍然暴露很多问题,我查询了相关资料,并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危机出现,政府预警职能缺失,耽误了控制蓝藻的最佳应急时间。420号,太湖湖面蓝藻就已经开始成片滋生,这并未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到底原因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污染,相关工作单位和机构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说法。再接着两周左右,城区自来水开始发臭,水质加剧恶化,可是当地政府也仅仅是关了几个化工水厂,草草了事。直到整整一个月后,蓝藻繁殖成灾,全城自来水系统崩溃,到了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的地步,政府才开始启动应急预案,制定危机专案组,开始一系列调研、控污工作,蓝藻危机正式被确认公布。虽然在危机决策上无锡市政府高效果断,但是这相继体现了政府在危机预警上表现的不作为,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水污染预警机制,更不用说以常态方式进行危机检测和危机预控。

二、信息公布渠道还欠畅通,危机应对能力不强。蓝藻危机初显时,没有引起民众警觉,新闻媒体在消息公开发布上也存在迟缓。这以致后来全城用水污染的严峻状态下,无锡市民众毫无准备,手足无措,立即陷入恐慌之中,哄抢超市生活用品。这种集合行为极易发生群体性事件,陷入社会混乱和失控局面,无疑是雪上加霜,给政府处理危机带来更大麻烦。

三、缺乏长远危机风险评估,只注重短效。这次太湖蓝藻事件爆发之后,太湖水污染并没有彻底消除,只是暂时通过此次的强制治污、控制蓝藻数量,恢复以往水质,保证城市用水正常。在最近两年的新闻报道,太湖污染问题仍然层出不穷,每年无锡市政府在太湖治污上花费七千万,平均每天打捞海藻数万吨,明此次蓝藻危机治理停留在治标不治本的层面。

根据此次蓝藻污染危机案例暴露出来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经验与教训,即对政府危机管理的启示。

一、快速反应、及时处理,提高对危机监控和危机预警的应变能力。政府必须具备敏锐的危机意识,保持对危机事件萌芽状态的敏感性,缺乏敏感性就会贻误危机处理的最好时机。在此次蓝藻危机中,如果在一开始就把控到蓝藻会恶劣滋生的趋势,事态就不会像后面那么严重。同时,危机发生时政府常常采取低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e23af21524de518974b7d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