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地震中看中国政府危机公关 孙婷 法政文史四班 106020079 在中国政府是一个极其重要有很特殊的社会组织。他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委会社会的秩序和公正,组织社会生活,保障人民利益的作用。在面对突发性的恶性事件时,政府的应变能力和政府的执行力对公众应对危机具有重大的影响。而汶川地震中中国政府的表现给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中国政府赢得了一片赞扬。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8级强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地震。 在地震灾情发生之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地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了当前的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后,短短两个小时,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紧急调集了19个支队和教导大队共4500多名官兵奔赴都江堰、汉旺、北川、青川……在数十个救援现场,争分夺秒,救人,救人,成为第一支抵达灾区的专业救援队伍。成都军区于16时28分向震区派出救援直升机,前往震区调查了解震情灾情。 党中央、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总指挥,李克强、回良玉副总理为副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了若干工作小组,分别负责相关的工作。温家宝总理当天便赶到灾区,在灾区第一线指挥救灾工作,。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现场工作队一行214人前往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第一线,这个救援队伍包括地震专家、现场应急队员、救援队员44人,还有医护人员22人、工程团救援队148人,还有救援队12条搜救犬和地震救援车2台、应急指挥车1台,这些装备可以保证在两个不同救援地点24小时不间断实施救援工作。 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一级响应,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在震后紧急启动了国家救灾一级响应,中央财政紧急下拨了地震救灾应急资金8.6亿元,统筹用于各方面的抢险救灾和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民政部向地震灾区调拨救灾帐篷60600顶和50000床棉被,并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积极相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的号召,动员党员干部带头,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积极为灾区捐赠救灾款物。 5月12日近两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到达灾区开展救援。另有24000名官兵紧急空运到重灾区,还有一万名官兵通过铁路输送前往灾区,实施应急救助3000名公安消防和特警也将紧急调往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灾区,展开救援。 2008年5月13日下午2点 国新办就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召开发布会。2008年5月13日下午,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举行例行记者会,就四川汶川严重地震灾害答记者问。 5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飞机赶往四川省地震灾区,慰问灾区干部群众,看望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和医护人员,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减灾日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此次地震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我们的政府在灾难中带给了我们信心在此次危机公关中我国政府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我国政府在这次危机公关处理中奉行了危机公关处理的原则:承担责任, 在了解情况、实施的前提下提出可降低相关公众损失的补救措施,表明对公众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真诚沟通,及时公布真实信息;速度第一;权威证实,国家地震局级地震专家发表讲话消除公众恐慌心理,有效地抵制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中国政府的公关能力主要体现在: 1.动员部署快速到位:灾难发生两小时后,第一支救援队赶赴灾区,中共中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成立救灾小组,当天晚上温家宝总理奔赴灾区,近两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到达灾区开展救援。 2.救援措施以人为本:温家宝总理说:“我们要第一步救人,要不断努力把他们救出来,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3.信息及时公布,媒体报道及时透明:汶川地震中,政府对境内外媒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地震报道中,政府、媒体和公众,也在一个新的较开放的平台完成了一次互动。政府方面,对媒体的管理,由过去的采访限制型管理改为口径管理。地震发生后政府通过政府网站,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立即对震中、震级作了准确通报,国家和地方地震局数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最新震情统计数据,地震伤亡人数在中央及部门政府网站上实时更新,媒体滚动播出最新消息。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专业网站以及各类Web2.0网站,纷纷第一时间调动各种手段和资源打响了抗震救灾的战役。5月12日15时20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并机进入直播,随后国际频道也进入直播,而后直播规模不断扩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即启动报道应急机制,30多名记者先后急速抵达灾区。“中国之声”推出直播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截至5月23日,共有500多名境外媒体记者、上千名境内的记者在灾区采访,报道的地点和对象也基本没有限制。 4.危机动员举国参与:汶川地震中最响亮的口号是“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国家动员、政府管理和全民参与,构成了这次危机管理的核心机制。民间组织通过募捐筹款、志愿者服务等方式,与国家政治动员协力共进。5月22日,民政部下发紧急通知,确定由北京等21个省份分别对口支持四川省的一个重灾县。 5.国际救援彰显开放:在“生命高于一切”的救灾理念下,中国以开放姿态接受外国救援和医疗力量赶赴地震灾区协助救灾。日本救援队在地震发生三天后到达灾区,随后是俄罗斯,在地震发生一星期后,外交部发言人主动呼吁国际社会向地震灾区提供援助。 当然在这次危机处理中中国政府也存在不足:按照民政部相关政策,只有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少数几家机构才能在工作中开展筹款;政府在进行宣传和报道时,往往只是单向的传播即强调信息的真实性,与公众之间没有反馈达到平衡,仅是向公众反应情况。因此对于上述情况也对政府危机公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应该完善双向平衡危机沟通模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种社会力量参与的综合性灾难救助体系。 成功的政府公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次政府危机公关中中国政府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美誉度,在国内公众看到了我们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获得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谅解和支持。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对于外国公众来说,改变了他们以往对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的看法,汶川地震后,“中国速度 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成为很多国外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他们惊讶于中国政府对灾难的反应,惊叹中国政府处理危机的公关能力。以下是一些外媒对汶川地震中中国政府和中华民族的评价: 《纽约时报》:关键时刻中国政府反应迅速,温总理对灾区群众高度关切的形象和他亲临第一线的鲜明姿态一次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与其他一些国家发生灾害后政府的迟缓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领导人的努力证明了在关键时刻中国政府能够做到反应迅速。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团结和爱国浪潮席卷中国 在这次地震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深深的同情心,他们是一个团结的民族,紧紧联合在一起。 俄新社:面临灾难,中国展现出坚韧与顽强;珍视生命,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赞扬。 《日本经济新闻》:在天安门广场,默哀完毕后,人们列队高呼“中国加油!”等口号,显示出爱国主义高涨。 葡萄牙《快报》:地震检验了中国领导层的能力。 CNN:在180秒的哀悼活动结束后,他们高喊着支持灾区的口号。CNN现场记者口述说:“在静默的那一刻,所有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一些人哭泣着„„他们对于如此多人的遇难感到难以置信和震惊。” 英国《金融时报》说,随着中国遭遇几十年来破坏力最强的自然灾害,四川地震也给中国创造了一个修复近来受损国际形象的机会。完全暴露在人们面前的破坏和政府对灾难坚强有力的反应,赢得了全世界的同情和慷慨的捐助。几周前人们对中国的不满情绪突然间转变了。 因此不论从何种角度来说中国政府在汶川地震中的危机公关是成功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86cfbb8f8c75fbfc77db2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