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时间:2023-02-25 17:20: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法律工作一直以其收入高、社会地位高而备受青睐,正因为如此,法学专业也就成为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

据初步统计,全国有本科高校678所,开设10大类340多个专业,根据开设某一专业的学校数看,英语是开设最多的专业,共有554所学校(占所有高校数的83%以上)开设;计算机排在第二,有526所学校(占所有高校数的79%)开设;法学则位列第三名。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出品的2006大学评价报告》显示:我国超过60%的高校开设了英语、计算机和法学专业。 另据统计,我国现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559所,法学专业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达30万人,其中本科生为20多万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万多人,法学硕士研究生6万多人,法学博士研究生6000多人。 但与上述火爆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法学专业就业已力不从心,呈现出就业难和岗位质量下降等一系列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此仅就引人注目的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谈一谈。

近几年法学本科毕业生尽管就业面有所扩大,就业选择呈现多样化,但整体的就业去向并无大的、实质性的变化,毕业生基本去向还是公检法、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也有一部分毕业生到公司做法务、行政人员。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去律师事务所的毕业生数量近年在不断扩大,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就业难。律师职业起步阶段收入不高、工作辛苦、压力较大,在以前一直都不是毕业生的首选。

最近,教育部对高等院校一百多个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统计,有12门专业的就业率偏低,法学专业就赫然在列。从事法律工作需要大量的从业经验,本科生刚刚毕业,缺乏经验,很难获得理想的工作;而法律工作稳定性比较强,人员的更新换代比较慢,本科生产量远远高于需求,这都是造成法律专业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如此之难,为什么公布后的有的院校就业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多甚至百分之百呢?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和统计方式、统计角度不同有一定关系。有的院校把一些办理不就业手续、档案尚留在学校中的学生计入就业率之中。当然,有些高校就业工作做得比较好,毕业生就业率高也属正常。但如果大量高校都表示达到百分之九十多就不免让人怀疑了。

近年来,本科毕业生的待遇呈下降态势,同一届毕业生中个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正被拉大:有些毕业生工作好、工资待遇可能达到五六千元甚至上万元,而有的毕业生(例如去律师事务所)收入不足千元,维持基本的生活尚且比较为难。这也说明,随着本科生数量的增多,法律职业内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状况越来越难。

本科生刚刚入校只有十八九岁,没有相应的知识背景,学起法学专业知识普遍比较吃力。因此之故,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学校校长纷纷建议,本科应取消法学专业。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认为,法学专业不应该在本科设置。现在有专门的法律硕士,这就是培养法律的实用人才的。而本科层次培养的法学专业毕业生,很难从事相应的工作。法律应该作为大学生的基础课来学习,而不是专门设置一个专业。如果学生希望从事相应的职业,可以有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后到硕士阶段再学习法律。

事实上,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高中毕业是不能直接报考法学专业的,报考法学专业之前,必须已经取得一个学士或以上学位。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简单的技术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综合性、复合型


人才是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方向。中国加入WTO后,市场需求对法律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复杂的国际经济活动中,必须掌握经济、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和外语等综合知识,只懂的自己的本专业远远不够。在目前的双学位和辅修制度下,由于法科学生一般是从高中文科类学生选拔,受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往往无力涉及理工科的专业;而理工科的学生则可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涉入法学领域,取得相应学位。具有其他相关学科背景的后法律人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对纯法科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挑战。 鉴于以上,中国法学教育将何去何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e788b1355270722192ef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