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例研究

时间:2023-01-17 18:08: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例研究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引导无疑是重要的一方面,因为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两个功能体的双向交往活动来完成的。从本质上说,教学的过程就是突出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动性统一的过程。教师引领着教学的方向,承担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诱发动力和“传道”“授业”“解惑”“教法”等多重责任。因此,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无助于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但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仍存在着很多令人担忧的

研究背景

现象。

本课例研究重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研究会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本研究有利于自己加深对有效引导的理解,提高对教师引导的重视程度和认识高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初中阶段一篇经典作品,可以学习的内容和角度很多,如何引导效果好值得探究。

研究过程与方法

研究的内容或分解的子问题:课堂教学中引导什么?怎样引导? 具体采用的方法:行动研究

研究成果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示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放一段音乐《童年的小摇车》

同学们,我们听到的歌曲《童年的小摇车》中唱到“那一天,妈妈问我,童年最难忘的是什么?在朦胧的记忆中,难忘那小小的摇车”。歌曲向我们展现了难忘的童年生活,是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体验,也会有小小的烦恼。无论怎样,只要我们打开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灿烂的春光中有无限的童趣,无味的寒冬中有亮丽的风景,自由的嬉戏中有烂漫的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缺乏快乐,让我们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板书课题,简介作品:《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研究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学习动因。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 .整体感知:

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依题目所示,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并找出这两个部分起止句中的过渡段。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一项阅读技巧——从题目入手,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进行整体把握,使学生快速而又准确地获得对文章的第一印象。2.听配乐课文朗诵,思考:一个……的童年,并阐述理由。 有趣、欢乐、美好……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一个具有导向型的问题,这就避免了学生在交流时的杂乱无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讨论: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

说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有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单纯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等等。


说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等。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后练习一3

3.学生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交流解决。

(设计意图:传统解读存在着教条化、程式化、上纲上线化的倾向,所以在学生对文章获得正确的整体把握基础之上,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主旨的解读。 .体验反思:

你的童年又是怎样的?谈谈自己的童年趣事。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主要掌握写景、写人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词句作用。 .研读赏析:

1.学生阅读第二段,思考: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作者写景有何妙处?

学生结合文本自由交流,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角度,给学生以有益的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学生的个性化见解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就使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提高了学习的效能。

2.齐读课文第7节,划出生动形象写出捕鸟方法的一连串动词,并讨论:这些动词的位置可否调换或可删去部分?

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一连串动词,清晰准确地记下捕鸟的全过程,可见“我”的童年时代,对捕鸟十分爱好,这也反映了鲁迅小时的广泛兴趣。(设计意图:文中这些动词看似普普通通,缺乏文采,实则相当精准。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调换比较品析法是较有效的品词方法,体现了教师引导的巧妙和实效性。 3.默读三味书屋部分,思考:

①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先生态度如何?你对先生的理解是怎样呢? ②三味书屋中的鲁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先让学生结合文本来谈,再补充鲁迅与三味书屋的几个小故事,让学生对在三味书屋求学的鲁迅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设计意图:教师的有效引导是沟通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的桥梁。资料补充可以使学生丰富对人物的理解,同时也交给学生解读人物形象的一种独特的方法——资料助读法)

.拓展延伸:文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e9f8941b0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