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强年画

时间:2022-10-27 10:07: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桃(苏州桃花坞)北柳(天津杨柳青)论画庄,农家年画数武强……”产生于燕赵大地的武强年画,出自北方农民艺人之手,带有燕赵人民粗犷豪放的风格特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经历代艺人的发展创作,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风格

1.题材广泛 从天到地,从古至今,从幻想到现实,武强年画题材丰富多彩,有神像、戏出、节俗年画、农事耕作、风趣幽默、娱乐百戏、历史典故、新闻时事、组字画谜、智力游戏、山水、人物、动物花卉、春宫图等,品类繁多,洋洋大观,美不胜收,成为农耕社会民间艺术的百科全书。

2.形式多样 适应各地人们不同的风俗习惯、房间布局,武强年画分门别类量体裁衣,创造出门画、中堂、对联、条屏、贡笺、窗画、灶画、月光、炕围、桌围、云子、开条、斗方、灯方、扇面、绣样儿、张哒、册页、西洋镜 、博戏图等共计30余种,有讲究地张贴或应用于不同部位,满足了广大人民美化生活环境、寄托民俗愿望的多种需求。

3.构图饱满 构图饱满首先是适应木版印制工艺的要求。因为木版年画全靠手工印刷,画版上若有大片空间,便会塌纸沾污画面,因此,艺人总是尽量把画稿画得圆圆满满,几无空闲,在无法补起的空间上,也是添加一些与主题相关、象征吉祥、发财之类的图案。或者在大片空地上加刻独立的垫版符号,这种丰满的画面有助于造成一种充实感,一种热闹气氛。也表达出人们希望生活圆圆满满的美好愿望。

4.造型夸张 武强年画在人物造型上大都是五短身材,夸张的头部重点表现眼睛,目语心声。注重表现不同人物的品格和气质,讲究武将要威风煞气,文官要舒展大气,美女要窈窕秀气,童子要活泼稚气。艺人笔下的动物更是大胆夸张头部的刻绘,有十斤狮子九斤头之说。 5.线条粗犷 武强年画在绘稿上用线简练,线刻大刀阔斧,粗犷奔放,挺拔疏落,高度概括,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运用黑白对比的手法,发挥刀味木趣的效果,呈现出古朴稚拙的艺术风格。也有一些作品阴阳结合、刚柔并济,以粗犷有力的线条区分大的轮廓结构,以委婉顿挫的线条勾勒细部装饰,通篇看去整体感强,既大气磅礴又精制细腻。

6.色调鲜明 武强年画印刷以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为基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通常神品为红、黄、蓝三套色,戏出花卉类则增加一个品红。因黄、蓝重叠可压出绿,黄和粉红重叠可压出桔红,粉红与蓝重叠可压出紫,这样,三套色版可印出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四套色版可印出红、粉、黄、蓝、绿、桔、紫七种颜色,收到丰富的色彩效果。

7.吉祥寓意 武强年画常以谐音、喻义、象征等艺术手法装饰画面,即选定世俗认同的吉祥物为代表,表现人民大众祈福求祥的美好愿望。如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莲花、鲤鱼寓意连年有余,牡丹、花瓶寓意平安富贵等等。

8.图文并茂 武强年画许多作品都配有简明诗词,语言朴素,通俗易懂,装饰画面,突出主题。题词多用四言、五言、七言或十言(三三四排列)句,读来朗朗上口,饶有韵味。寓教于乐,于乡土特色中透露出文雅情趣。

历史沿革

武强历史上曾属深州,《深州风土记》载:武强地瘠人贫,物力稍绌,民往往画古今人物,刻版集印五色纸,入市鬻售,悦妇孺。其事至鄙浅,然颇行远……”由于武强年画是在农耕社会土生土长的一种民间艺术,被历代官方视为粗俗鄙浅之品,故被排除在艺术史册之外;又因它是一年一度的节俗时令装饰品,制作上以价格低廉的毛头纸为主,农家买去张贴在房舍墙壁或门窗、粮囤、炕围等处,大都是一年一换,很少有人保存或使用多年,因而很难从多方位找出其准确的历史起源。但从武强年画博物馆抢救、收藏的大量武强民间年画古版、资料考证以及文化考古和国内美术界专家印证,武强年画历史可上溯到宋元时期。到晚清、民国,直至1937年日寇侵华·七事变,武强年画一直是誉满民间,兴旺发达。除县城南关画业一条街有字号可考的画店144家外,还有60多个村庄开办有年画作坊,并产生了县城最著名的宁泰、泰兴、天玉和、万兴恒四大家和农村祥顺、德隆、东大兴、大复兴等八大家有影响的画店,年画也形成了适合民间欣赏习俗的多种表现形式。

日寇侵华,烧杀抢掠,武强年画遭受灭顶之灾,许多珍贵画版毁于一炬,众多画业作坊相继倒闭。然而,作为冀中革命老区的武强,此时却又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迎来了国内其它年画产地不曾有过的一次历史机遇,即年画美术史上的一次新创举过革命战争的锤炼,武强年画艺人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有了新的飞跃,为建国后武强年画事业的蓬勃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1954年,全县有9个乡、17个村恢复了画业生产,注册画店35家,出版品种109个。1956年,县手工业联社把木版年画生产组和个体户组织起来,成立了远大画业合作社,后改为地方国营武强画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武强画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19809月,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了武强年画社,授予了独立出版权,进一步促进了武强年画正规化、规模化发展。到2002年底,武强年画社共出版年画780种,发行6000多万张,两次荣获河北省美术百花奖和名牌优质产品奖,并有《大戳锤门神》《海峡两岸倍思亲》等30幅年画作品分获国家和国际大奖。 200310月,武强年画被列入全国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2006年,武强年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122日成功发行武强年画特种邮票一套4枚。从刻版上来说,武强年画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运用黑白对比的手法,发挥出木刻刀韵的效果。在着色上,以大红大绿为主,色彩强烈、鲜明,风格独特。在历次鉴赏会上,国内外美术界无不认为,武强年画主题突出,结构严谨,画面清晰,线条粗犷,人物形象健美,举止体态传神,堪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四川绵竹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相媲美,是我国年画中一支绚丽多彩的花朵。 武强县是著名的民间年画之乡,地处冀中平原,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衡水市管辖。武强木版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其丰富的内容是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武强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武强年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爱憎,对人生的美好期望。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四川绵竹称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五大生产基地。据现存资料考证,武强木版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最为鼎盛。相传,明永乐年间,山西省洪桐县艺人到此以后,促进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起初是民间画家亲笔画,逐渐发展成刻版印刷,以至全部套版印刷。那时人烟稠密的武强南关,便是“家家点染,户户丹青”,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到了清乾隆、嘉庆时进入全盛时期,当时,全县各种年画生产厂家和作坊达到近千家,从业者万余人。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被称为年画之乡的南关,拥有144家画店,周围40多个村庄数以千计的农户有年画作


坊,其中规模较大的"四大家"在外地设有160多处批发店,行销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辽宁等十几个省。后因地理交通状况的变化而逐渐衰微,民国时期的战乱导致武强木版年画业迅速萎缩,仅有四十余家画坊开门经营。20世纪40年代初,武强木版年画艺人与晋察冀边区的美术工作者一同创办“冀中年画研究社”,1947年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石家庄大众美术社”,武强木版年画由此得以复兴并有所创新。1949年后,武强县40家画业作坊合并为武强画厂。武强年画几经沧桑,到1980年成立了“武强年画社”,武强年画得以正式出版发行。它对武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杨柳青年画的细腻繁复、富丽多彩相比,武强年画更有农村气息,风格粗狂,色彩简单浓烈,颇受欢迎。1985年,建立了武强木版年画博物馆。1993年,武强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5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6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武强县的马习钦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源流二、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三,朱仙镇术版年画的发展策略()保护传承人,发掘民问爱好者民间文化传承的媒介是传承人。朱仙镇术版年画因其制

作工序复杂、考究.要求工匠技能颇高,而现存具有这些手艺的工匠大都年老体衰,面临着技艺失传、徒弟来源短缺、后继乏人的境地。据了解,现存拥有制作民间工艺技能的艺人平均年龄50岁,但是他们却没有传人,一种流传了千年的民间工艺,很有可能在这一代或下一代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此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寻找和保护民间文

化传承人.只有找到他们,我们的民问工艺才能世世代代地传下去。此外,由于资金不足,保护年画的场所以及现代科技手段落后,关注和提高老辈艺术家的待遇也应该进入有关的议

事日程。近年,在朱仙镇进行了一系列的抢救工作和多场活动,给民间艺术传承人营造出了一个有利的氛围,对于传承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只是一个方面,还耍认识到.人民大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广泛的创造者、宣传者、传承者,寻找并培养热爱传统民间艺术的专业人才,唤起大众对民族艺术的兴趣,也是抢救木版年画这一民间工艺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太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在保护传承人和发掘民间艺术爱好者的基础上.应对木版年画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宣传,让人们对其有新的认识。民族的才是独特的,更容易在世界范同内得到认可。近年,少林的武术走出了国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国功夫”。现在,中周的剪纸、中国的糖人、中国的泥塑也渐渐地为世界^民所认识所喜爱,朱仙镇也应该凭借历史的影响,尽快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木版年画恬态的生命是重要的,加强对年画木雕古版的保护工作同样也是重要的。老版子不仅仅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更是不可再生的对历史真实的再现与见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薄松年认为:“民间文化是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而形成的,已经浸透到民族心灵的方方面面,它对研究中国历史的发源和延续乃至未来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艾。”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无沧是纵向还是横向的,都要始终立足于传统的、原生态的基础之上。(=)把握机遇,推进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不是说抛弃旧的传统,在当代社会中.我们要继承传统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吸收本时代的特色融人创作中,使传统工艺透出时代气息。那么,对于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来说,朱仙镇术版年画在继续发展传统制作工艺和呈现形式与内容的同时.能否有所创新呢?或可在制作T艺上结合现代科技,使木版年画及底版得到有效的保护,让木版年刨成品融人到现代生活中,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手工艺术品的商业化;或可先了解大众的喜好与现代时尚的流行趋势,在内容上有所改进。例如:在服饰上烫印或针织出传统的年画图案;在家居装饰中巧妙运用传统年画元素,复古义时尚,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年画,喜爱年画.让市场接受年画这种古老的手工艺品。例如,2008奥运指日可待,朱仙镇木版年画可根据其“线条粗犷奔放,情节概括简练,构图饱满匀称,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的鲜明特色”生产出一系列的“迎奥运,树新风”年画。以此为一个基点,建立有序的生产渠道把年画文化推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eaaeffc76eeaeaad1f33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