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佳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传统活动 中秋之夜, 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 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中秋夜灯内燃烛用 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 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 或‘竖中秋’。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 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 1 仅次于元宵灯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f20bad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