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之“俭”看茶包装设计之“简”

时间:2023-02-24 17:21: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茶之“俭”看茶包装设计之“简”

作者:张君

来源:《艺术评论》 2016年第1



张君

一、俭:中国茶文化精神之本真

“俭”是中国茶的精神之所在。俭即精俭、俭朴、节俭。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1]“精行”指遵守社会秩序的行事方式,“俭德”指俭朴自律的传统道德。陆羽所言指的是茶适合德行优异之人饮用,这便将日常生活现象提升到了精神和道德高度。“俭”作为中国茶文化的精神之本真由此开始。

茶既是社会之物,又是精神之物。但“俭”作为茶的精神是概念化、抽象化的,因此“俭”的精神必须通过物质化的茶器和饮茶的行为来体现。早期的饮茶之器物多取自自然。东汉时期以瓢为器,有“俭且质也”之说,体现节俭淳朴以及生态美的观点。而饮茶行为之“俭”实则体现一种社会关系和社会风尚。诸葛亮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之说。“俭”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而饮茶又是“俭”之精神的物化。所以,茶不是一种纯粹的饮品,而是与人的品格、意趣相关联。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饮茶成为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是身份的符号化。

“俭”既是茶之精神,也是中国古代的消费思想。它不仅仅物化在饮茶器具上,还体现在茶包装上。茶包装自古有之,茶从四五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茶需要储存,茶叶包装也随之产生。[2]茶的储存方式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茶叶包装也经历了由“俭”入“奢”的变化。早期的茶叶包装都取自天然的材料,稍许加工即可用来饮茶和存茶,如以葫芦为原料加工的瓢。而当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后,对包装的需求开始从功能扩展到审美。储存茶的器物不再是简单地从自然中直接获取,而是重新对原料进行审美化改造,包装成品往往看不到原料本源。如汉代的漆盒,唐宋时期的瓷罐。这些特殊的包装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虽然产生了一些装饰化倾向,但也还属“精俭”精神之下的审美追求。从唐代开始到明朝之前,茶多是砖茶、饼茶、团茶,称块状茶。由于块状茶比较容易存储,所以这段时期的茶包装比较单一,往往只需用绢布包裹,放入容器即可。“俭”之精神在块状茶包装上得到更好阐释。明代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发诏废团茶,兴叶茶,散茶开始盛行。散茶的出现使得茶包装走向多元化。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储存方法,所以茶包装的发展高峰主要集中在元明以后,特别是近现代,随着工业化和技术进步,茶包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当代商业社会的消费化导向,现在的茶包装出现了奢化倾向。

二、奢:消费社会茶包装之异化

饮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国自古就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茶最讲究情趣,饮茶也是文人生活品位的象征。在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之后,伴随着商品的大规模生产与消费,茶的社会功能也发生了异化。消费社会的典型特征是当物质商品丰富之后,消费已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也成为人们炫耀自我身份的一种手段。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消费不再反映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而是一种对符号价值的占有。“在消费文化中,象征与符号变得越来越重要。”[3]人们在选购商品时,对品牌、包装、商品本身所体现出的档次越来越在意。而设计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也增加了商品丰富的意义。设计“不仅使‘物’更好用,而且更好看,更具符号性”。[4]茶作为特殊的商品,自身的符号性并不明显。但茶包装的干预使得茶的符号性从隐性走向显性。商品是内容,包装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但受消费导向的影响,包装设计不仅仅反映真实的商品,更在提升商品。换言之,即通过设计扩大符号价值。




当代社会中由于过度包装,包装演化成异化的符号。通过包装设计,茶的符号价值无限扩大,以至于茶的包装成本超过了茶本身。茶从大众的消费之物演变成了奢侈之物。很多人买茶并不只是为了喝茶,茶也是人们社会交往、礼尚往来的交换品。茶包装会形成人们购茶时初步的价值判断,诱使人们“以貌取茶”,反而对茶自身的品质有所忽略。而很多喝茶的人受炫耀性消费心理的驱使[5],热衷于包装高档的茶。茶的包装作为茶的等级、价值的符号化,引导了人们的消费。企业根据人们的消费心理,在茶包装上做足文章。包装最基本的功能是保护和存储商品。但厂家为了提高附加值,印制豪华外盒再配上茶师鉴定书等噱头,使茶价翻倍。前些年杭州出产的五百元一斤的茶叶,包装成本就占了四百元。过度的包装片面追求高档,忽略了茶的文化价值。包装在印刷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包装垃圾,又带来了环境的污染。

三、简:茶包装文化身份的回归

“简”即简洁、简约。“简”在设计上是一种自然、空寂的审美体验。无论是西方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所遵循的“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还是东方美学观中对意境的追求,都是基于简洁的视觉要素而产生的。“简约”与“精俭”一脉相承。“简”既是一种朴素自然的生活观,也是一种设计风格样式。在消费社会中,茶成为了身份的象征。茶包装本应是茶的品质的外化,却受到消费文化影响,向奢靡异化。这样的异化虽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但有违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国文化的最基本点是静蓄,含而不露,露而有节。”[6]茶包装面临的问题是要找到作为身份符号的价值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简约设计正好解决了此问题。

简约的茶包装设计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上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材料的依赖,从而减轻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能在文化层面上做到和茶之精神表里如一。茶本身是淡泊、宁静、高雅的象征,奢华的包装自然与之不符,简约包装才能体现茶的这一审美情趣。更为重要的是,简约也能对消费产生文化引导作用,重新唤起消费者的传统文化意识。茶在当代社会的文化功能日渐

衰弱。“简”的设计使茶包装回归茶的精神本源,使包装从仅仅作为功能之物回归到文化之物。

在消费社会,茶是人们身份构建的符号,人们对茶产生饮用之外的消费需求。设计所能做的即是对消费欲望进行引导,通过在茶包装中植入“俭”文化符号,培育大众“简”的审美品位和良性消费意识。以朴素之视觉要素构建典雅之商品形象,从日常消费的细微之处介入,构筑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艺术化。所以,设计师只有在理解茶之精神本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塑造茶包装的文化内涵。日本设计师原研哉的无印良品系列设计,是简约设计的典范。日本自古就有“空”的哲学思想传统,原研哉引入“空”的概念并衍生成无印良品“虚无”的品牌内核。这种“空”并不仅仅体现在视觉上的留白、简练上,而是一种意念和思考方式。“在极简主义审美意识的影响下,无印良品在简化造型的同时,也进一步简化生产过程,制造出一批造型简洁、朴素且价格适中的商品。”无印良品的产品、包装、广告、选材、生产都贯穿了这一原则。包装的选材上力求原生态,设计上简洁朴素,与过分包装的产品形成鲜明对比。“空”体现了原研哉的设计观,设计并不是单向度地发出信息,而是给受众留出想象的空间,共同完成信息传达。[7]由此看来,对于茶包装设计而言,“简”也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表象,更是能激发审美认同的文化观念。

简约设计本质上涉及设计的文化身份的构建问题。“设计的文化身份建构在设计文化的基础上,而设计文化又以本民族文化为内核,即民族文化是设计文化身份的主导因素。”[8]“俭”是茶文化之精神内涵,更是中华民族共有的传统生活习惯。“简”在设计上是“俭”之精神在视觉上的风格化。通过简约设计,在茶包装上重拾传统文化的内涵,以“简约”之风格构建“精俭”之精神,是重塑茶包装之文化身份的根本所在。

四、结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f8c5e89f6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