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央行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作者:王时凡 彭益生 刘小莉 来源:《审计与理财》 2015年第8期 王时凡 彭益生 刘小莉 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新规执行及八项规定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对基层央行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预算执行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虽然基层央行财务管理水平在逐步提升,预算管理和执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能,但从实际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从而更好的为基层央行履职提供有力保障。 一、基层央行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科学。一是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当前基层央行没有熟练掌握“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预算编制方法基本上仍沿用过去的“基数+增长比例”方法,即在上一年度费用预算的基础上再根据一定的增长比例来编制预算,这种方法脱离了各预算单位实际业务发展需求,没有一套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缺乏编制依据,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二是分项指标控制不切实际,实际执行难以掌控,导致反映不真实,有违会计核算明晰性原则。现行预算管理对行政事业费类和公用经费中的招待费、交通费实行全账户核定指标,当核定指标不足时,倒逼形成科目间调整,导致核算数据不准确。如反假货币经费、电子设备运转费、租赁费、其他固定资产购建费等行政事业类支出科目由于单列指标控制,到基层难以确保履职效能发挥。在执行时存在预算科目之间挤占,改变预算资金用途,造成财务报表数据与实际支出的数据不一致。 2.预算科目设置不科学。一是预算科目设置不齐全。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基层央行职能在转变,在履职过程中发生的调查统计、金融稳定、征信管理、反洗钱等新业务费用在现行费用科目中没有相应的列支科目,基层行只能变通列支,造成费用支出反映不准确。二是科目归属不尽科学。部分公用经费属性的支出科目归属为行政事业类支出不尽科学,如货币发行费、电子设备运转费、网络租赁费等费用均属于常规性、维持业务运转的一般性支出,且支出数额相对较稳定,在性质上更接近于公用经费类项目。 3.制度执行不规范。一是原始发票审查不严。有的原始发票要素不完整、手续不完备。二是超范围、超限额使用现金。在日常经济往来中超范围使用现金结算,大额现金使用比较频繁。三是资产管理不规范。在涉及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部门间缺乏协调沟通,遇固定资产新增、调拨、到期报废等情况,存在资产登记、账务处理不同步,对报废在用固定资产,没有单独建账登记保管。 4.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目前财务人员老龄化问题突出,近二十年来,基层行人员“只进不出”,现有人员年龄偏大,有的从参加工作起就一直在会计部门,具有较强的业务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会计核算知识占比重,但财务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其他知识极为贫乏,缺少培训机会,对新形势下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缺乏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对新制度掌握不够,政策界限把握不准。 二、加强基层央行预算管理和执行的改进建议 1.改进编制方法,提高预算质量。建议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支行预算。以“零”为基点,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工资水平、物价水平和其它政策因素,对下一年度的各项预算进行充分测算。建议上级行尽快制定《县(市)支行预算编制实施细则》,按预算定人、定额标准,统一预算编制原则、程序、方法以及各个环节、各科目的操作流程,使基层人行预算编制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2.合理调整项目,完善科目设置。一是完善账户设置。建议在“行政事业类支出”项目中增设“调查统计费、金融稳定经费”、“征信经费”、“外汇管理经费”等科目,将挤占正常费用的支出变违规为合规,变无序为有序,缓解公用经费紧张的局面,做到各项费用支出科学合理、有章有序。二是调整科目设置。将行政事业费中的常规性、维持业务运转的支出如货币发行费、电子设备运转费、网络租赁费等项目调整到公用经费科目。 3.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一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基层央行应适应新常态,对大宗物品采购、低值易耗品购置、公务接待、差旅费管理、车辆管理等相关制度进行重新修订,细化每项支出控制,实现财务管理制度覆盖支行履职各个层面,促成支行预算执行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提高员工的纪律意识。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强调财经纪律,将财经法规和财务监督制度向单位职工公布,使他们充分了解规章制度并自觉遵守,维护财经制度的严肃性。 4.提高业务素质,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应切实加大对基层央行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积极开展时间短、收效高、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组织财务人员加大对新准则、新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更新业务知识,提高财务分析和政策界限把握能力,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参谋助手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靖安县支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f9dd52c86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