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风情里的法治困境 -----《审牛记》观后感 花费两节课的“奢侈享受”——影片《审牛记》讲述了农村法官如何审判一头小黄牛的故事,生动地揭示了在经济较贫困而乡土感情浓厚的农村推行法治所面临的困境。影片中的案件是由一头小黄牛引发的纠纷,但被告与原告都无法证明那牛是自己的,而唯一证明的方法DNA测验所需的费用远大于牛的经济价值,且这笔费用对双方而言都是巨款,由此产生是否还该坚持用法律手段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法律与人情相冲突时如何抉择的问题。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何法治在乡村推行会有那么大的阻力,该如何解决? (1)首先,整部影片展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法律与人情的冲突,这也是法治在农村推行最大的阻力。法律是讲究是非对错,黑白分明的,而人情是把情感看得高于理智,并不在乎是非对错。农村的人特别注重人情,并不大讲究是非对错,往往是谁更可怜谁更值得同情谁就是“对”的。影片中的张法官就是更注重法外的情,他体谅农村人民生活的不易,一直在规劝当事人双方庭下调节。所以有人评论老张不像个“法官”,倒像个村委会的“和事佬”。 在我看来,法律和人情是可以协调的,法治也绝非就是冷冰冰的,而应当是法内护“理”,法外有“情”。法庭上必须要遵循法律的权威,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应当公正客观,不能因为同情当事人而影响正确的判断;法外要有情,法官也要体恤人情,可以适当从轻审判以及通过其他方式帮助当事人,就像影片最后那稍好的结局。这也让我想起2012年发生的一个案例,为给身患尿毒症的妻子做透析,北京人廖丹伪造收费单据骗取医院医疗费。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廖丹并有所减轻,社会各界也对廖丹伸出援助之手。 (2)其次,法治在农村推行的另一大阻力是农村人民法律意识的淡薄。影片中的村委会大妈随便读几本书就自以为能当律师,结果带着全村人上法庭,以为人多理大,甚至在法庭上不讲事实,让一个村民作了伪证;牛老栓在法庭上也只是一口咬定而不懂得如何用证据证明牛是自己的,以及他对像“反对无效”这样基本的法律语言也毫不知晓;最让人痛心的是作为”普法大使”的张法官在一审判决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草率断案,引发之后的种种问题。我觉得他是整个事件严重化的第一推手。 所以,在农村加大普法力度是很有必要的,当下中国人的法律意识有待提高。 (3)另外,法治在农村的推行还受到诉讼成本的影响,这点在当下整个中国都是存在的。注意看的话会发现影片中一审涉及的律师费审理费等要两百元左右,对农村的人来说是笔不小的数目,要知道那时一头小黄牛才卖八百,来顺妈要摊两百斤大饼才行,试想这费用高得不到迫不得已谁还想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我们在看影片的时候也都觉得最好的解决方式是私下调节,感觉经过法律反而把事情弄复杂了,最终的费用落到来顺妈身上逼得她要去喝药了。 因此我认为农村的诉讼成本可以适当降低或者政府给予一些补贴,我也未来完善的法治社会是可以免费维护公民哪怕是几毛钱的合法权益的。 (4) 法治在农村遇到的困境还与中国的历史传统相关,中国更注重道德自律,讲究以和为贵,他们认为打官司会伤和气。其实可以采取先尽可能私下调节不行再采取法律手段,尽可能间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总之,中国的法治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fe58bc5647d27284a735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