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青青河畔草》阅读 青青河畔草 两汉:佚名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 河边的草地草儿青绿一片,园中茂盛的柳树郁郁葱葱。 站在绣楼上的那位女子体态盈盈,她靠着窗户容光照人好像皎皎 的明月。 她打扮得红装艳丽,伸出纤细白嫩的手指扶着窗儿向远方盼望她 的亲人。 从前她以前是个青楼女子,她希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才成了游子 的妻子。 不想游子远行在外总是不回来,丢下她一个独守空房实在难以忍 受寂寞。 注释 郁郁:茂盛的样子。 盈盈:形容举止、仪态美好。 皎皎:皎洁,洁白。牖(y6 u):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 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 堂后是室。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 有一个窗子叫“向”。上古的“窗”专指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 上的窗叫“牖”,后泛指窗。 娥娥:形容女子姿容美好。《方言》:“ *之间,美貌谓之娥。 倡家:古代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说文》:“倡,乐也,就 是指歌舞 *。” 荡子:即“游子”,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列子》里说 “有人去乡土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世谓之为狂荡之人也”能够为证。 鉴赏 此诗叙述的是一个生活片断,大致描述如下:女主人公独立楼头, 体态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 明月;她红妆艳服,打扮得十分用心;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 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园林河畔,草色青青,绵绵延延, 伸向远方。“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 (《古诗》),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 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以前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 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 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 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 拨弄。她,一个倡家女,好不容易挣脱了欢场泪歌的羁绊,找到了惬 心的郎君,希望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不过造化竟如此弄人,她不禁 在心中呐喊:“远行的荡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凉的空床,叫我如 何独守!” 此诗写的就是这样一个重演过无数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 仅仅即景抒情的平凡章法、“秀才说家常话”(谢榛语)式的平凡语 言;不过韵味却不平凡。能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的境界来,就是此诗 ——也是《古诗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镌所不能到的精妙。 这首诗其实就是一首歌词,是能够歌唱的诗句,也是《古诗十九 首》中使用了第三人称叙说的形式。 诗的结构看似平直,却直中有婉,极自然中得虚实相映、正反相 照之妙。诗境的中心当然是那位楼头美人,草色柳烟,是她望中所见, 但诗人——他可能是偶然望见美人的局外人,也可能就是那位远行的 荡子——代她设想,则自然由远而近,从园外草色,收束到园内柳烟, 更汇聚到一点,园中心那高高楼头。自然界的青春,为 * 的青春作陪衬; 青草碧柳为艳艳红妆陪衬,美到了极至。而唯其太美,所以篇末那突 发的悲声才分外感人,也仅仅读诗至此,方能进一步悟到,开首那充 满生命活力的草树,早已抹上了 *那梦思般的哀愁。这也就是前人常说 的《十九首》之味外味。如以后代诗家的诗法分析,形成前后对照, 首尾相对应的结构。不过诗中那朴茂的情韵,使人不能不感到,诗人 并不一定作如此巧妙营构,他,仅仅为她设想,以她情思的展开起伏 为线索,一一写成,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诗歌结构的自然曲折。 诗的语言并不经奇,仅仅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叠词,而且一连用了 六个,但是贴切而又生动。青青与郁郁,同是形容植物的生机畅茂, 但青青重在色调,郁郁兼重意态,且二者互易不得。柳丝堆烟,方有 郁郁之感,河边草色,伸展而去,是难成郁郁之态的,而如仅以青青 状柳,亦不足尽其意态。盈盈、皎皎,都是写美人的风姿,而盈盈重 在体态,皎皎重在风采,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从云层中步出 那般由隐绰到不鲜的感觉,试先后互易一下,必会感到轻重失当。娥 娥与纤纤同是写其容色,而娥娥是大体的赞美,纤纤是细部的刻划, 互易不得。六个叠字无一不切,由外围而中心,由总体而局部,由朦 胧而清晰,烘托刻画了楼上女尽善尽美的形象,这里当然有一定的提 炼选择,不过又全是依诗人远望或者悬想的的过程逐次映现的。也许 正是因为顺想象的层次自然展开,才更协助了当时尚属草创的五言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0155b0aec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