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重教事迹材料 人不分老少,共家国情怀。近日,晋中市祁县退休老教师陈华明应邀走进校园,举办了一堂生动的家教家风建设讲座。他的儿子陈昭国在驻外使馆工作,正积极帮助我国侨民应对疫情;儿媳李彦是中国人大外语学院教师,刚刚接受了央视国际频道连线采访;女儿陈昭研在上海响应战“疫”号召,成为一名志愿者,事迹登上了世界晋商论坛。” 陈华明家庭是一个书香门第,也是一个教育世家,到他父亲是第九代读书人,到他则是连续三代教书为业。崇文重教的育人理念、笃学修行的行为规范,有力标注着这个书香门第世代“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坚实脚步。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苦难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让人爆发,更可以是砥砺意志品格的最好教育。 陈华明的母亲是师范毕业,是一位知书达理、宽容大度、自立自强的知识女性。1960年,也就是丈夫去世后第二年,她又遭受了被下放回村失去工作的厄运。她教过书,当过文化义教,后来转行从事了医务工作,成为一名医术过硬、受人尊敬的妇科医生。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业务技术精益求精,从未有过医疗失误。2003年去世,享年92岁。 在陈华明的记忆中,母亲一生素食布衣、清廉持家,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她最欣慰是,儿子事业有成,孙子、孙女也都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名牌大学。最让陈华明感恩和难以忘怀的是,母亲用和风细雨的教育方式,滋润哺育了全家两代人。她教育家人:“人不怕没钱,就怕没志气”“没有白读的书”“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才会成功”……这些话被孙子、孙女称为“奶奶语录”,成为他们的座右铭。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陈华明说。“我家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家庭,又是一个有缺失不完整的家庭。我幼年丧父,是寡居的母亲含辛茹苦养育我长大成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正是崇文重教的家风有效弥补了家庭的缺失,成就了一个人们眼中的书香门第和文明家庭。” 家庭教育就是养成教育,是最重要的启蒙教育。由于深得双亲言传身教,陈华明从小渴求知识、刻苦学习,参加工作后仍然勤学不厌、研学不辍。1971年当上民办教师,8年后经考试转为公办教师,曾在几所初中任领导、在中心校任校长。 身教胜于言教。陈华明生活俭朴,十分节约,凭着一个人的微博工资,撑起了这个单亲家庭,直至供养儿女到大学毕业。有一段时间,他在哪里工作,就把两个孩子带到哪里上学。他省吃俭用,孩子品学兼优,不称他为“家长”,而是亲切地称他为“省长”,经常笑着说:“‘省长’教导我们,要高效做事、低调做人,要凡事有度、行事循道……”这就是他们家庭的氛围。” 有什么样的家教,就会培养什么样的人。陈华明的儿子天津外国语大学毕业后直接考入外交部,女儿上海交大毕业后留沪,现为一家外企的高管,并兼任上海祁县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去年10月家乡遭受罕见洪涝灾害后,女儿发动祁县在沪爱心人士踊跃捐款52052元,儿子则在国外动员祁县中学校友捐赠36100元。拳拳爱心,传为美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1a860ec7c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