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城郭而获出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 倚着山背后的孤日,看晚霞如同初出染缸的绸缎,浓妆艳裹,却总让我觉着有那么一份凄凉。也许,是因为离乡已许久,饱含的思念之情无处宣泄,只好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偷偷地左右着我。支着栏杆,我不禁又一次思绪萦绕…… 桨声灯影里独自摇摆缓行的乌篷船,一酌黄酒伴一碟橙黄的茴香豆,着一顶乌毡帽悠哉品尝社戏的底蕴,这是众多异乡人对故乡的初印。的确,那粉墙黛瓦,那三山万户巷盘曲,那百桥千街水纵横,正是那如酒香般溢满两千五百年的故乡绍兴! 如果绍兴是一个女子,那她就是诗经中君子好逑的那位窈窕淑女,铅华未染,略施粉黛。 如果绍兴是一个男子,他则是出生书香门第,眉清目秀,温文尔雅,知书达礼的谦谦君子。 如果绍兴是一幅画,那它不会是浓烈的油画,而是一幅满溢文化气息的水墨卷轴。 如果绍兴是一句诗,它该是:不出城郭而获出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 水中有城,城中有水,水是绍兴的灵魂。多条河流把绍兴城作不知其数的经纬分割,使绍兴城“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如果说三百首唐诗有一半浸在水中,那么绍兴就是水城。在河的两边,是世代沿河而居的民宅。民宅间隙,便是青石铺地的老街,沉稳而内敛。脚步轻叩,恰如行走在一幅清新淡雅的江南水墨画之中。看那老字号的门店外竖起一面面古朴的招牌布幡,那夕阳打在瓦陈屋脊上像抚摸岁月的脸,让人忍不住想在这里流连再流连。蓦然回首,在与街面隔屋平行的水弄堂里,又看到那流淌了千年的水依然不舍昼夜,生生不息。河面的每座石桥每块石阶,任由岁月的蚕食,依然忠实刻录着种种往事道道足痕。这“小桥流水人家”的境界飘着蒙蒙的韵味,让人在乌篷船的穿行中,不知不觉便把繁华和浮躁踯蹰体外,使心灵恬淡如菊。绍兴,你对于我而言是故土,是心灵憩园! 绍兴是最不缺文化和名人的。但那消化的历史,在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中,我们只能用那稍显迟钝的舌头去慢慢体味。重新感受这些,像是在重新翻看一本压箱底的泛黄的黑白相册,是在记忆中、历史中、书本中汲取的似水的年华,那是中国几代人逝去的激情与诗意。命运如此的跌宕起伏让他们也随之颠簸而起了动荡的曲线。沈园中,可以看见陆游悲情的角落,每一滴雨点都在证明着他八百年来未曾释怀;青藤书屋里,能听见中国的凡高,疯狂的天才徐渭用嘶哑的喉咙在悲歌。周家台门,那一声声呐喊,响彻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这是鲁迅的呼声......历史如同退去了的潮水,曾经的汹涌澎湃在此刻从沙滩上一点点的退却,徒留下远去的记忆,那一瞬间的永恒现在只有一声人去楼空的叹息和惆怅。 回忆如酒香,浓郁又深远,绍兴古城就是一坛陈年古酿,亦是历久弥香的老酒。女儿红、花雕酒,酒乡沉醉了多少古今名士、过往行人。生作酒乡人,长醉不思归。而我,身在异乡只有思故乡。她那醇厚的文化魅力,太多的人文内涵,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憧憬,去感受。灯下独酎独酌,或倚在床上,静听风声雨声,在醇醇的酒香中慢慢品味悠悠的故事。在杏花烟雨的江南,确实只有黄酒这种又甘又醇的低度酒配合绵绵的吴侬软语,才能让人感觉微熏却不会沉醉。 酒离不开水,绍兴更离不开。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小桥乌篷,桨声灯影。故乡的缩影,在我心头,无法忘怀。 单越栋 2011年12月02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20752c7e3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