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细而读之 谨而审之 作者:吴山红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4年第01期 在数学学习中不会解决问题的学生,往往在读题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平时教学中,如果注意读题能力的培养,可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益的提高。 一、读前发现:抓住细节更灵活 动笔解题前必先要读好理解好题目,否则解题时大多数会无从下手或事倍功半。读题时让学生从抓住细节入手,圈一圈、画一画,来帮助理解,发现解题的方法。 1.读具有多余条件的题目。比如,学了分数加减法后,有这样一道题:修路队修一条4千米的路。已修了四分之一,还剩下几分之几?学生读这类题目便会明显地意识到这里有一个多余的条件。 2.读缺少条件的题目。比如,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后,有这样一道题:教室长10米,宽6米,现在用白水泥将南墙进行粉刷,门窗面积 7.2平方米,至少需要多少千克的白水泥?(每平方米大约用水泥1.6千克)学生一下子就发现题目条件不足,不便解决具体问题。 3.读思路独特的题目。“一个长方体水箱,长45厘米,宽20厘米,水深15厘米。将一块石头投入水中,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读后发现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比较独特。 4.读有特殊词语的题目。“工人师傅做一对没有盖的长方体铁皮水桶。长5.6分米,宽5分米,高60厘米。共需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学生仔细读后便发现这道题共有三处陷阱。 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让学生读这些略有区别,需要去咬文嚼字的题目,学生便可以从较广泛的积累中发现诸多题目中隐含着的奥秘,同时能使学生感到学数学也像学语文一样“题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读中思考:用心领悟更深入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会学习的学生一定是善于思考的学生。平时的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勤思考、常思考的习惯,尤其注意培养学生在深入读题的基础上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趋于敏捷灵活。 1.读中思考,必须借力于教师一定意义上的追问。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两条边分别是4厘米、8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大部分选择了16厘米或20厘米这一答案。可见学生读题后已经思考到了两种情况,对于“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f4ab6a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