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赏析

时间:2023-02-06 11:06: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唐雎不辱使命》赏析

《唐雎不辱使命》赏析



《唐雎不辱使命》属于《魏策》.秦王即秦始皇,当时秦已经灭掉了韩国和魏国,安陵是魏国一个附属小国(其地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自然更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这时秦忽然提出以别处的土地更换安陵国的地盘,受到安陵君的抵制。唐雎作为安陵君的使者,在这场以小抗大、以弱抗强的斗争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篇文章不只是记述谋臣策士的说辞,更主要的是突出地刻画了唐且的智勇的形象,表现了他以一个士的身分而压倒了秦王的非凡的气概。文章写得虎虎有生气,使人惊心动魄。



全文可分为四段。从开篇到“唐雎使于秦”为第一段,摆出矛盾。秦王使人向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这种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的写法,与全文的紧张气氛是相宜的。



从“秦王谓唐雎曰”到“岂直五百里哉”为第二段,写唐雎至秦与秦王直接打交道中矛盾进一步激化.秦王的话里充满着威胁。他提出秦灭亡韩国、魏国,所以没有消灭安陵,不过是因为安陵君忠厚,未尝措意,即只是没打算消灭它而已。今天竟敢公然相抗,难道以为秦国没有力量消灭它,而轻慢自己吗?唐雎面对威胁,绝不示弱,大义凛然地回答说:因为受地于先王,岂只五百里,即使使出千里的地盘也不敢换.可以说是斩钉截铁,一口回绝,丝毫没有回旋的余地.唐且对秦王的回答,同前段中安陵君对秦王使的回答,意思基本是一样的,但口风、气势大不相同。安陵君的话平和委婉,先有一个很大的迂回,肯定秦王施惠于己,以大易小,十分好。再辗转说出不能更换的理由.唐雎的话则直接得很,斩绝得很,显出唐雎勇锐无畏的风貌.



从“秦王怫然怒”到“挺剑而起”为第三段,是矛盾的高潮。这一段短兵相接,你来我往,一片刀光剑影。秦王听了唐雎一口回绝的话,怫然大怒,提出“天子之怒”相威胁,所谓“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也就是说他一怒便可将安陵夷为平地.唐雎对此威胁表现了极度的轻蔑,针锋相对地提出“布衣之怒”.作为威使万民,看惯了人们对他叩头礼拜的秦王,听到“布衣之怒”时,自不免一番奚落,所谓“布衣之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甩掉鞋子,以头触地即叩头请命而已。这段奚落语很能表现出独尊无二的君主那种傲慢骄矜的神气.对此,唐雎用“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一语轻轻拨落,接着以奔放的气势连举三个士之怒的例子,即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他们不只不怕牺牲的勇气惊人,而且其怒气上贯于天,使天象、自然也发生变化。专诸刺王僚时,彗星扫过月室;聂政刺韩傀时,白气上贯日光;要离刺庆忌时,苍鹰飞扑于殿上。所谓“怀怒未发,休骎降于天。”这就把“士”的慑人形象活画出来,为下面自己的行动做了有力的衬托。然后直接接入自己,将继三人之后而为第四人,即“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于是“挺剑而起”.伏尸二人,即与秦王同归于尽;只是两人短兵相接,故流血五步;死者包括秦王,他身为王子,故天下缟素.“伏尸二人,流血五步”比起“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来,自是小巫见大巫,然而对秦王却更有威慑力量,因为直接关系到他的生命。唐雎辞气的锋锐,行动的勇决,读来不禁令人屏息。这段文字确实写得“一步紧一步,句句骇杀人”



“秦王色挠"以下为末段。在生死关头,秦王暴露出外强中干的本相,由以天下之尊的盛气凌人变为低首下心地向唐雎请过.这一行为本身突出地陪衬出唐雎的逼人的威力.最后秦王的话也成为对唐雎形象的有力刻画:韩、魏为大国,终以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仍能保存下来,只是由于有了唐雎这样的人物。这番话再一次显示了唐雎的力量和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2152dbee7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