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随笔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至今,我经常怀念读书时代因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被老师表扬的那种愉悦心情。在我近五年来的从教生涯中,感受最深的、最愉快的也莫过于课堂上有学生积极的举手和参与,师生之间的融洽的情感交流让我真正感觉到:上课的确是一种享受!相信学生也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然而,遗憾的是举手的频率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变化而呈现递减趋势。难道举手不是一件好事?课堂中真的不需要举手? 有一次在外校上公开课,课刚结束,一位学生就跑上讲台对说,“老师,你上的课真好!能不能留下来教我们”?这的确给了我意外的惊喜。又一次,在某校的公开课上,学生发言非常热烈,即使连以前几乎是一言不发成绩很差的学生也频频亮相,使许多在场听课的老师不时赞许的点头并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一节课,我真的很开心,学生也很兴奋。 是的,要是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和热情投入,教师无疑会感到非常的孤独和无援,甚至会感到十分的恼火和愤怒,哪还会产生什么愉悦感和灵感?学生又怎能学得好、学得活?我们的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如果学生不敢发言、不敢提问、不敢质疑,又谈何创造性,何来主动发展?新课程也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外壳,素质教育充其量也只能是装点门面而已。 其实,学生不举手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它反映了我们教育更深层次的东西。学生不愿举手主动发言,固然有学生本身的原因,许多学生存在心理障碍,认为回答错了很没面子,害怕老师批评等。而主要的问题是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上的课本身缺乏吸引力,学生难以喜欢;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甚至有的批评惩罚多,表扬鼓励少,于是严重扼杀了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的心理障碍,也需要教师去帮助克服。因此,解决这一问题,激励学生敢想敢说,关键还在于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应彻底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师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正把学生当人看,当朋友看,甚至当“老师”看(“能者为师”),而绝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教师应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正确认识“教学”两字的真正含义,把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教学变成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就更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集体智慧的结晶,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甚至参与师生间的相互评价,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教师应创设人道的、和谐的、民主平等的,具有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多采用商量的对话的口吻;多开展对话式教学,与学生一起分享感情和理解,一起寻求真理,并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通过多样化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做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公正、多样化、有效的评价,通过评价促使学生体会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亲切、理解、宽容、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能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切忌“一刀切”,扼杀学生的积极性。相信这样的课堂必然会激起师生参与的热情和创造的快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27a8806cd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