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指导课》优秀教案

时间:2022-03-29 18:04: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设计

好文章和大家分享



一、 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利用阅读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指导重点:

1、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2、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文章大意以及如何选择积累好词妙句。 三、课前准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 在来上课之前我就给我们班的语文老师了解了一下你们,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很爱读书,看过不少的书籍,在今天上课前,我想试试大家,看看你们到底看了多少课外书籍和文章!(师出示一些图片或精彩片段,让学生猜书名或文章标题)

看来我是小瞧你们了,咱们班的孩子阅读的书籍和文章可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怎样看课外书。 (二)认识看课外书的作用

师:哪个同学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看书?你真厉害,还没识字就开始看书了,你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你能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那么爱看书吗?(生回答)

师:当你们看了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以后,通常会怎么做呢?(生谈自己的做法) 师:是啊,当我们看了有趣的故事以后,都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好朋友听,和朋友一起分享,这样也起到了看书的作用。板书:阅读分享

师:你们上小学以后,语文老师和家长常常会布置你们看课外书,那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生谈自己的想法)

师:对,看课外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科学,学到很多知识,还能在书中积累到很多好词好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1 / 3


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设计

(三)概括课外阅读的方法

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怎样读书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吗?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平常是怎样读懂它的呢?你愿意把你的读书方法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吗?(生答,师随机板书) 师:当我们拿到一篇文章,你会采用什么方法读懂它?(精读速读相结合)

师:当你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问爸爸妈妈、问同学老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根据回答总结: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文中。 板书:好词妙句要积累

看了故事以后,自己一定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

师小结:真高兴!原来我们班同学啊,都那么会读书,老师给你们点赞!老师把刚才同学们推荐的阅读方法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希望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四)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

1师:现在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它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写的《父母的心》 请你们分成前后六人学习小组,用速读的方法看完这个故事以后再来跟大家分享这个感人的故事。

2、生进行阅读(快速默读)

3、生分享故事内容(概括内容大意)。师对如何概括大意作适当的指导: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发生什么事?

4师: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还要把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描写生动的句子摘录下来,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阅读,你们说这次要用什么方法去读呢?那就拿起铅笔,用你喜欢的方法去细细品读吧,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品味,边读边把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5、生进行第二次阅读。(精读) 6、阅读反馈:

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生动?为什么? 师对说得中肯的答案给以肯定,鼓励学生如何去品词品句。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

2 / 3


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设计

(五)课后作业:今天同学们通过平时学会的阅读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了《父母的心》这个感人的故事,懂得了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颗崇高的爱心。其实有关这个题材的文章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回去找找,看看你能找到几篇这类型的文章,把你的阅读成果完成在老师给你们的阅读积累卡上,并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书是我们的伙伴,走进它们,我们可以寻找到许许多多的宝藏,那里有精彩的童话,短小精悍的寓言,有谜语大观园,有脑筋急转弯。只要我们跟它们交上朋友,我们就能徜徉于读书的快乐体验之中,翻开书页,在浓浓墨香中,倾吐读书之乐,畅叙情节之趣,抒发心灵之悟。希望大家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翔,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 板书:

速读精读相结合 字词理解靠字典 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 质疑解惑善提问 读书感受要标注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2914ae6ef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