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 一、学习目标: 1.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沟通、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开发利用校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活动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学生对这些节日了解很多,却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很少。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我组织了这次综合性学习。 三、活动时间:中考六天及上学后第一天。 四、主要活动:实地采访、搜集资料、成果汇编等。 五、主要过程: 1.活动准备 (1)教师确定要研究的几个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研究其他节日。 (2)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为学生推荐相关资料、网站,指导研究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居住地的远近,划分活动小组,并选出组长;然后各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要研究的节日。教师要加强指导,以免选择重复。 (4)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方案,并拟出草案交教师审核指导。 (5)小组长根据个人特长,进行组内分工。 (6)研究活动建议:对于每个节日,教师可提供以下几个研究角度,学生按照组内分工,进行研究:①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②关于传统节日的史书记载;③传统节日的旧民俗与新民俗之比较;④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⑤传统节日民俗的地方特色,要突出本地,兼顾外地;⑥传统节日与文学作品、民谣;⑦与外国类似节日民俗作比较;⑧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及向国外的传播。 2.研究阶段 1)学生工作:①小组成员利用暑假到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搜集有关资料;②到民俗保存较多的农村采访,了解民俗,搜集传说、民谣等;③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加以选择,分类整理;④撰写研究报告,内容要涵盖多方面;⑤有条件的小组可以利用ppt将成果制作成幻灯片。 2)教师工作:①利用学生的返校时间集中检查进程,并加以辅导;②利用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单独指导。 3.成果展示阶段 展示一:音乐诗歌朗诵会。 历来关于传统节日的诗文很多,民谣也很多。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诗文、民谣上台朗诵,并评出最佳朗诵奖。还可以给朗诵会录音、录像,作为资料保存。 展示二:研究报告展示。 在课堂上交流并经教师辅导、修改后在全校展出,也可以制作成幻灯片播放。 展示三:各小组合作,按专题编辑成书。 如《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中国传统节日诗词》等。 六、总结与评价: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发现学生的潜力很大,积极性、创造性很高。通过活动,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基本上达到了学习目标。但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学生探究不够深入,无法体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二是利用假期活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偏少,导致有的小组无所适从;三是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有所忽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2d6630603d8ce2f0066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