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读散文《石钟山记》

时间:2022-07-28 03:17: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也读散文《石钟山记》

作者:黄文博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第08

摘要:本文通过《石钟山记》表现出的出陈补新、完善学说、以求拓展的挑战精神及寻求根源、勇于探索理趣的经历和蕴涵深厚、寓意无穷的旨趣,抒发了文章令人难以释怀的真实。 关键词:质疑先贤 实地考证 热情与执着 政治寓意

《石钟山记》是北宋著名的词人、散文家苏轼的名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的游记抒情散文。文中苏轼通过夜游石钟山,实地考证了石钟山得名的缘由,并从中指出了事不耳闻目见,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论断,表明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文章开始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及唐代名人李渤对于石钟山得名之来由入手并质疑之,后以实地考察为依据并作出了切合实际的论断。其间所表现出的大胆挑战于古之权威人士、名人的精神、勇气、胆识、修学与探索,令人感动不已。使人想起苏轼在《超然台记》中阐述: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此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超然于物外,无往而不乐的人生态度与作者每到一处总是兴致盎然地登山临水、探奇访胜的乐观旷达的胸怀所呈现出的人生境界,不正是以上令人感动的力源吗!

每读其文如见其人。用心品读《石钟山记》,不禁为其旷世通达之引幽,事由理趣之蕴含所痴迷,深觉此文有着让人难以释怀的真实。

在承扬中出陈补新,完善学说,以求拓展的挑战精神令人钦佩。宏扬民族精神,传颂万古永恒的历史遗迹,在继承中吸收与摒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章开篇以郦道元之说与李渤之陋为质疑,统领全文。但对于经过考证的科学现象的质疑不是一般人所能为的,更何况面对的是古远的先贤之说,质疑的对象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他少时好学,尤喜古代地理书籍,有感于旧传《水经》过于简略,缺乏旁通,本着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的精神,为《水经》作注。如此精通于地理风水的专业先贤,他的结论是很具权威性的。他对石钟山得名是这样解说的: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博,声如洪钟。苏轼则以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质疑之。李渤系唐贞元中隐居之士,号称白鹿先生。有《辨石钟山记》一文。其中说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苏轼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而质疑其不可信也。苏轼打破了隔行如隔山,师祖不可扰的常规,从而展示了他内心存有着的学问无分界,天下万物通于一理的思想,也表现了他对所学所知善于钻研的态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2ef97e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