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鉴赏三题

时间:2022-03-26 09:17: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鉴赏三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鉴赏三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如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一、用重字

古人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般比较忌讳重字,而这首词的前两句却连用了两个“秋”,好还是不好?

词人选取了两种视角来表现无尽的秋意。第一句“楚天千里清秋”,词人采用仰视的视角来描绘秋天独有的高远萧瑟的特点。第二句“水随天去秋无际”作者采用平视的角度来展现水天相接、浩浩江流东去的壮阔画面。并写出了词人目光的流动,目力所及一片秋色。第二个“秋”字高度概括了长江两岸的所有秋景。

二、用连比

“玉簪螺髻”,都用来喻山,有必要吗?

“玉簪螺髻”用连比,“玉簪”言其山长,写出了山的挺拔秀丽;“螺髻”言其山圆,写出了山的盘旋形状。这样比喻,写出了山的情貌,有高有低,夕阳所照之处如“玉簪”,背阴之处则青似“螺髻”。通过这两个比喻,为山绘形绘色。

三、用三典

这首词用三典,是掉书袋吗?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关于晋朝张翰典故,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不必说他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了。然而他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他想回到故乡,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一个典故,指许汜只顾置办田产、房产,不顾国家安危。用在这里指词人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人登临赏心亭远望故土而生情,谁都有思乡之情。词人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和他一样的又何止一人。词人于此是说: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表明了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这三句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

这些典故切意切情,有感染力和说服力,颇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不能算是“掉书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2fe97c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