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作者:袁和平 来源:《文学教育》 2011年第20期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全词的赏析,让读者充分感受词人辛弃疾心情苦闷和伤心,但他却能保持永不妥协的生命态度与高昂的英雄气节。 关键词:辛弃疾 困龙之哀 英雄气节 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由行伍出身,最终以文为业的大诗词作家。历史把他逼上了词人之路,把他修炼成既有思想又有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的词人。他文武双全,偏又生于悲剧时代,历史使他成为悲剧人物。然而幸运的是,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传诵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这首词,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眼球,很多诗词爱好者都对它进行指点评论。 该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抒情,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这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江景,写得气魄宏大,笔力遒劲,点出了江南的辽阔与秋色的无际。这一句给人以“置身在无限时空的流动里”的感触,当然很容易引起孤独、渺小和无助的感觉。加上他连用两次“秋”的意象,既表明秋色的无所不在,也暗点了词人“心上秋”的悲剧意识。在中国文化里,“秋”象征着“愁思”。因此,词人放眼秋色,心生悲愁,自在情理之中。 第二层:“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是远眺的景象。受作者情绪情感的感染,远处的山峦也染上了悲秋的色泽。“玉簪”“螺髻”都比喻山峦。这些曾是南宋的山峦,现在已经成为金国的国土,特别是像词人这样雄心壮志的人物,看来更是满目凄然。这一层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 第三层:“落日搂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一层设置的意象极为灰暗,情调更是悲怆,而且层层写来,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英雄末路的窘境。“落日搂头”是视觉意象,不仅写明凄凉的情境,也暗示了“时不我与”的悲慨。“断鸿声里”,是听觉意象,象征词人的处境,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江南游子”写自己的现状,以此作为自己的代称,可见其心里悲哀之至。 第四层:“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一层选用有典型意义的动作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第一个动作“把吴钩看了”,烘托出了作者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的苦闷。第二个动作“ 栏杆拍遍”,把胸中那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徒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无处施展的急切情态。“无人会,登临意”则是作者的仰天长叹,表达了作者的孤独、难耐、痛楚的心情。 词的上片借景抒情,情感跌宕起伏。下片则偏重借古讽今,与上片珠联璧合。分为四层:第一层: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表明作者的意愿,即不想学张季鹰忘情时事、旷达适意的生命态度。词人通过对张季鹰在价值、观念取向上的差异。表明自己不避任何艰难险阻,积极地担当人世间的重任。 第二层:“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词人借典故表明自己的坚贞抉择,声明自己不会像许汜那样求田问舍,追求个人温饱,让天下英雄耻笑。可见他入世之心十分强烈、积极,此种入世精神与前面对张季鹰出世的批判意义一致,是词人的自剖。 第三层:“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这一层,词人又用了“舒犹如此”这个典故,意思是,岁月是无情的,它连树都不放过,何况是人呢?自古英雄最忌老迈。壮志未酬,对英雄而言,是最悲惨的打击。这一层实际上是控诉南宋集团不能任用人才,使爱国志士无所作为,虚掷年华。 第四层:“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这一层是词人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和慰藉的悲叹,抒发了词人的一种不被知遇的无可奈何的心情。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昆曲《夜奔》中有这样的唱句:“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英雄落泪,可见辛弃疾当时的心情是多么苦闷和伤心,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词人那永不妥协的生命态度与高昂的英雄气节。 词的下片三次引用典故,把词人的胸怀、词人的志气、词人的无奈、词人的执着等等表露得淋漓尽致。 辛弃疾的一生大都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当权者不使他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环境。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翻腾激荡。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惟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为不朽的艺术。 袁和平,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8972db387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