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处理策略-两圆一线 以函数为背景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是函数综合题的一大类,时常见于各类考卷的压轴题位置。若要在考场上脱颖而出,冲刺A线或者千分之一,这是必备知识之一。例如,2014年长沙卷压轴题第(3)问,考的就是这个问题。 今天这篇文章,依然从便于自学的角度来写,以期能最大化地覆盖不同基础的学生。 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等腰三角形的生成问题。 【引例1】在平面内有一线段AB,点C为平面内任意一点,若△ABC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C有几个?点C的轨迹又是什么? 【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AB有可能为底边,也有可能为腰,故有两种基本情况。 情况(1):线段AB为底边,则有AC=BC,即点C到线段AB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故点C在线段AB的中垂线上,此时点C有无数个,点C的轨迹为直线(不取与AB相交的点),如下图: 情况(2):线段AB为腰,则有: ①AB=AC,即点C到点A的距离等于点B到点A的距离,则点C在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上,此时点C有无数个,点C的轨迹为圆(不取点B和与A、B共线点),如下图: ②AB=BC,即点C到点B的距离等于点A到点B的距离,则点C在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上,此时点C有无数个,点C的轨迹为圆(不取点A和与A、B共线的点),如下图: 综上所述,这样的点C有无数个,点C的轨迹为两个圆和一条直线,为了方便记忆,我们简称“两圆一线”,这是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处理的基本定性策略。 请记住这两圆一线:一线,指的是线段的中垂线,两圆,指的是以线段长度为半径,线段端点为圆心而产生的两个圆。 放另个类题练习。 【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1,0,点B的坐标是0,3,点C在坐标平面内。若以A、B、C为顶点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底角为30度,则满足条件的点C有_________个。 【题2】在正△ABC所在平面上找点P,使△PAB、△PBC、△PCA同时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有个。 其次,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等腰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求等腰三角形的边长,我们通常将其转化为两点间的距离问题,所以,我们来推导一下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引例2】已知平面内两点A(1,2)、B(6,4),求线段AB的长度。 【解析】连接AB,以AB为斜边,构造直角边与坐标轴平行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题,如下图:BCyByC422,ACxBxC615, ABBC2AC2225229 若将A、B推广到平面内任意两点,则有:ABxAxB2yAyB2。 最后,我们来解决第三个问题,常用的分类处理策略-根据边长相等进行分类 【引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的坐标为(2,1),点B为y轴上一点,若△OAB为等腰三角形,求B点的坐标。 【解析】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可以先画“两圆一线”将点找出,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分类讨论。△OAB的三条边分别为:OA、AB、OB,根据两两相等,共有三种情况:①OA=AB;②OA=OB;③AB=OB。 第一步:列出所有点的坐标。 设点B(0,y),点A(2,1),点O(0,0); 第二步:列出OA、AB、OB的长度。 OA2021025;OBy;AB2021y2 第三步:根据线段两两相等列方程解题 情况①:OA=AB,有52021y2,解得:y0或y2,故点B(0,2); 0,5; 情况②:OA=OB,有5y,解得:y5或y5,故点B0,5,情况③:AB=OB,y52021y2,解得:y5,故点B0,; 225,B40,。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B为:B10,2,B20,5,B30,解决了以上问题,我们就可以上战场,战真题了。真题里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处理方法跟上面一致。这里不放例题讲解,只放真题练习! 【题1】(2014·长沙)如图,抛物线yaxbxca,b,c是常数,a0的对称轴为y轴,且经过0,0和a,2521两点,点P在该抛物线上运动,以点P为圆心的P总经过定点16A0,2。 (1)求a,b,c的值; (2)求证: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P始终与x轴相交; (3)设P与x轴相交于Mx1,0,Nx2,0x1<x2两点,当AMN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圆心P的纵坐标. 【题2】(2014·娄底)如图1,在△ABC中,∠ACB=90°,AC=4cm,BC=3cm.如果点P由点B出发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Q由点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1cm/s.连结PQ,设运动时间为t(s)(0<t<4),解答下列问题: (1)设△APQ的面积为S,当t为何值时,S取得最大值?S的最大值是多少? (2)如图2,连结PC,将△PQC沿QC翻折,得到四边形PQP′C,当四边形PQP′C为菱形时,求t的值; (3)当t为何值时,△APQ是等腰三角形? 图1 图2 【题3】(2017·眉山)如图,抛物线yaxbx2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已知A(3,0),且M1,是抛物线上另一点. (1)求a,b的值; (2)连结AC,设点P是y轴上任一点,若以P、A、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P点的坐标; (3)若点N是x轴正半轴上且在抛物线内的一动点(不与O、A重合),过点N作NH∥AC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H点.设ON=t,△ONH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83 老孙原创,欢迎指正、交流、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304108a2b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