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对智字的解读 孔子所谓的“智”,在《论语》原文都是写为“知”,因为“知”古通“智”。“知”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解读。 一种说法是: 孔子所谓的“智”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先秦时期儒家道德标准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巜论语》等诸多儒家著作中都有详细论述。 《论语:宪问篇》“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在许多古文当中,知与智的意思相同。孔子把仁、智、勇并列在一起,将“智”纳入道德规范之中,以作为仁者的内在品质。 仁者公正无私,不患得失,没有忧虑。智者判断事物洞察秋毫,明白是非,不会迷惑。勇者智勇双全,见义勇为,无所畏惧。 《论语:里仁篇》“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者实行仁德,心态安稳。智者懂得仁义,择善而行。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喜欢山,象大山一样,心境平和,长寿不老,岿然矗立,崇高安宁。智者喜欢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滋养万事,善于变通,悠然淡泊。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到同一事物,仁者见到认为是仁,智者见到认为是智。比喻面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智”在儒家经典中的论述还有很多,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仁”与“智”是融合一起,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使人达到崇高的圣人境界。一个人“智”的获得,是有着仁、义、礼、信强大的基础。五常文化的融合,就是道德的有机组成部份。 孔子重视“智”与“德”的相互作用,在注重道德修养的同时有着聪明的智慧,这才是君子之道。人的智慧来源于每天学习新的知识,日积月累,实践出真知。 智者深思熟虑,反复思考,有所创造,有所作为,自强不息。稳步发展自己的事业,力求做强做大,奉献社会。智者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信做人,厚德载物,诚信赢天下。 人的智慧,有“生而知之”天赋的一面,也有后天“学而知之”勤奋努力的一面,后者更为重要。若是两者共同的存在,那将是真知灼见的大智慧。 智与愚相对而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智者也有失误的时候,愚者也有收获的时候。 智的发挥只能是在符合道德标准之内,如果超出道德范围,触犯法律,那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误入岐途,受到惩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投机取巧,则是大智若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30eb5bb72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