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早晚读的解读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早晚读的解读 作者:韦金思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5年第6期 广西大化县都阳中学(530800)韦金思 [摘要]当前的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普遍不刻苦,早晚读课不给力,要是教师不到班,则成为他们交谈闲聊的时光。本文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分析解读,在查找原因、确立目标、掌握方法技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早晚读现状目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100 早晚读课的时间一般安排二十分钟,是中学语文、英语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交际能力,也是学生接触作品、培养语感和情感的主要途径。国家基础教育政策明确指出,各中小学校要加强对早晚读课的监督和指导。长期以来,各学校也都很重视早晚读课,尽量安排在优先的时段,以便获得良好的效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近些年来,特别是实施义务教育以来,学生读书学习的热情逐渐减弱,校园里那令人神往的朗朗书声已渐行渐远,越来越淡。同时,还出现了一种怪现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读书的自觉性反而越差,读书的声音越小,有时甚至达到悄无声息的地步。下面,我就来探讨这方面的话题。 一、 对于早晚读现状的分析 教师常常看到,一个班四五十位学生,早晚读课的时候坐在教室里,书本不想打开,嘴巴不想动,就算读起书来也是无精打采,断断续续,全班学生有时读书的声音加起来还没有一个老师上课的声音那么大。这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不爱开口读书呢?我想,大体的情况有三点: 1.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是首因。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能够背起书包进到学校里读书是一件多么幸福和愉快的事情;八九十年代,读书成了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但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就业形势的转轨,学生毕业自谋出路或竞聘上岗成了不二的选择,这是摆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的严峻问题。农村的学生竞争的意识不比城里的学生强,竞聘的条件也比城里的学生差。他们深知自己“读完初中扛锄头,读完高中到处游,读完大学就业愁”的结局,因而认为再多的努力也白费。况且现在打工的门路也多,一个初中毕业的学生下到广东厂家,一个月都可以拿到两三千块钱的工资。所以现在的初中学生很多人在学校里可以说是吃着营养餐、领着生活补贴费,等待着拿毕业证罢了,哪有心思去读书和学习呢? 2.任课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不到位。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但一些教师工作的责任心不敢恭维,他们认为,早晚读还不是正式的上课时间,应该让学生自己读书,下不下班监督辅导问题不大。殊不知,天下哪有自觉拉磨的驴呢?没有老师的到来,教室里要么死气沉沉,昏睡一片,要么追逐喧闹,乱作一团。若问他们为什么不打开课本出来读书呢?得到的回答常常是不知道读哪里或者说读不下去,尤其是英语学科情况更为严重。另一方面,一些学校的绩效奖励机制不合理,一节早晚读相当于半节正课的时间,可是在工作量上却给予五毛钱的补贴,不及一节正课的十分之一。这样“五毛钱不要了”的思想就不难想象。结果在管理上出现了盲区,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随心所欲,悠哉乐哉。所以,没有老师下班辅导,对于我们农村的学生来说是行不通的。 3.学校的日常活动冲击着早晚读。现在,环境卫生成了一个学校长抓必抓的工作内容,很多学校为了打造文明卫生学校或者花园式学校,划定了班级清洁区域、值周班负责打扫区域,不惜花费时间每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对校园全方位地清除,之后还要进行检查和评比。这样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学生既要搞好卫生,又要排队用餐,时间非常紧迫,到头来牺牲的往往又是早读的时间。晚上七点刚过,晚读的时间又要开始。冬季时还好些,如果是夏天,七点天色还未暗,有的学生还热衷于球场上的运动,有的则旁观比赛,有的又在冲凉洗衣,总之都浑然不觉时间已到。当做完各事,气喘吁吁赶回教室时,晚读的时间又过了一大半。我当然不反对搞好环境卫生和提倡学生多运动,但问题是如何让这些事情不占用早晚读的时间。 二、早晚读该读些什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凡事都要有目标,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没有目标,往往会迷失方向,所付出的可能变成白费和徒劳。早晚读,我们该让学生读些什么,就该要好好制订目标和计划。 1.要读哪些内容。现在的学生真的还很不会读书,他们不知道该读哪些地方,看哪些内容,通常是这里翻翻,那里望望,分不清重点与主次,然后摇头晃脑瞎读下去,最后声嘶力竭,毫无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给他们指点,教会他们该读些什么内容。诸如读旧课,读新课,读精彩句段,读古诗文,读笔记,读练习题,甚至读课外书等,都可以列入早晚读的范畴。这就要看具体的情况而确定要读的内容。 2.制定精读的目标。一本教材,三十篇课文上千个段落,如果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哪里需要默写和背诵的,就要求学生精读、多 读。比如重点篇目、名人名篇、精彩句段、古诗文等,就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有些还要进一步品读。过后要定期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这样,学生有了任务和压力,必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明确略读的内容。上面我也谈到过,文章有重点与非重点篇目,有自读和课外阅读课,我们当然不能投入同等的时间。与之相反的是对于那些非重点篇目和自读课,则不要花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览读,理解其基本大意就行了。 三、早晚读该怎么读需要讲究方式和方法 平常我们要求学生读书,往往只要有声音发出来就够了,没有提醒他们还要做到眼到、心到。读书的方式也很单一,常常是学生读而教师在一旁守望。这样就显得很枯燥和沉闷。今天我们可以开展多样的读书方法。 1.首先是听读。听可以培养出学生读书的语速、语感和语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一篇课文只有通过听读才能感受其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现在,教室里都配置有多媒体,教师可以播放一些配乐配画的朗读给学生听,或者听朗读带,也可以让学生听老师或优秀同学的朗读,让学生领略抑扬顿挫的读书声。 2.其次是齐读。教师有时可以安排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洪亮的书声能体现班集体的力量,体现浓厚的学风。同时,教师也不要当局外人,应当融入到声音的大潮中去,这样既可以控制学生的语速,又能够纠正读不准的字。 3.再次是分角色朗读。根据教材情况,按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我们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个角色。通过朗读与对话,能增加对内容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把握。这种读法对于对话作品或戏剧文学非常适用。 4.最后要培养默读的能力。我们不要认为早晚读一定让学生读出声音来,相反,默读更是值得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它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都是靠默读来完成的。只有在平时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养成用心用眼去读的习惯,才能在考试中掌握要领,应对自如。所以有时我们可以不妨采用这个方法。 四、经历与期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笔者多年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也碰到所上的班级每到早晚读的时候非常地不给力,自己也感到很彷徨和无奈。后来不断摸索,不断拓展读书的方式与方法,坚持下班辅导与带动,学生读书的面貌终于焕然一新。因此我想,并不是学生都厌读,而是应该找到一条适合学生读书的路子,妥善解决以上所谈的问题,相信学生对早晚读的感情必然会升温。 (责任编辑韦淑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1ba9eece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