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回乡偶书、注释、翻译与赏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贺知章回乡偶书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ī ):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6)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7)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作者简介】: 贺知章简介与生平。 【朗读节奏划分】: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写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翻译二】: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贺知章回乡偶书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 《回乡偶书》有两首,这是第一首.诗的开头即直截点题,说明抒写的是回乡的情事.而且非同寻常,是从少小时候离开家乡直到老大才回来.由“少小“到"老大",由"离家"到"回乡",时间、空间上的距离拉得很长,这既是诗人数十年生活的概括,文含蕴了很为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背乡离井、久客他乡的感伤.也有落叶归根、终于回来了的喜悦,真是百感交会,尽蕴心底.在这千头万绪的情思中,从何说起呢?诗人紧承上句,在第二句中抓住两个典型细节,作了自我形象的描绘.一个人从小就听惯说惯了的乡音土语,是不容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3d74d08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