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怎么做到一波三折

时间:2022-12-08 14:05: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作文怎么做到一波三折

长话短说,讲三点内容,纯干货。 主要是前面两点。

1.作文可以用“积木”堆起

在写作中,会讲到一个方法,叫“移花接木”。这个“花”和“木”,都可以理解为“积木”。积木本是一种玩具,但可以拿来研究作文。用专业术语说,“积木”叫母题,或者情节单元。

举个例子:江上漂来一只木盆,木盆里有一个婴儿。 这就是一块积木。

◆岳飞幼年遭遇洪水,在木盆里漂流。

◆《西游记》中,唐僧在木盆里漂流,被老僧救下。

◆民间故事,悦城龙母传说:溪边有一老渔夫,无儿无女,一日打渔,见木盆飘来,盆中有一女婴。

◆印度电影《巴赫巴利王》中,后有追兵,情急之下,母亲将婴儿于溪水中漂走。

◆据希腊神话改编的电影《诸神之战》,珀尔修斯和母亲被钉在棺木中,被扔下海,被渔民所救。

列了五条内容,其实都是一样的。如果你的作文里需要,也拿去用,别客气。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其他“积木”自己在平时多多积累,然后有机组合,就会有新故事。这样,能把作文变成一个技术活,然后再艺术化。OK

还想提一点:写作中,要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千万别一刀切。比如,在用“木盆漂来婴儿”这块积木时,有学生说,木盆漂在大海里。我说,这太危险了吧?风高浪急的,不怕淹死吗?学生说,母亲狠心,就是要婴儿死。确实够狠!但一听就有故事。虽然,若真要婴儿死掉,放木盆显然是麻烦了一点,但学生能自圆其说,就好了。老师指导学生,让学生掌握知识很重要,学以致用很重要,但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甚至胡思乱想,也很重要;活学活用更重要。

2.人物的情绪带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看故事,评价作文,常会说“一波三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烂的话。

怎么让作文有波折啊,之前说过“制造矛盾,解决矛盾;加入新元素”。 换个角度讲讲,或许能理解得更有故事。


比如,从主人公的情绪这个角度去理解。 举个例子。

◆我想买糖吃,问妈妈要5块钱,妈妈很大方地给了。我高兴。 ◆放学了,去买糖,一摸口袋,钱不见了。我不高兴。 ◆低头走在路上,捡到了5块钱。我高兴。 ◆再往前走,又捡到10块钱。我更高兴。

◆继续往前走,兴奋过头,走路不小心,摔了门牙。我不高兴。

在“高兴”与“不高兴”之间,将人物情绪“玩弄”于鼓掌之间,那情节自然就起起伏伏、一波三折了。

当然,上面这个例子太简单,只是为了说明情绪的波折。

在写作中,一定是具体的某件事、某个处境,令主人公或喜、或怒、或哀、或乐。也就是说,作者要用一个具体的故事去“证明”主人公的情绪。

在作文构思时,可从主人公情绪这个角度去构思故事情节,然后再去“移花接木”,把“积木”用起来,然后再用上“伏笔、照应”什么的,让它们有机一体,那就完成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459fa63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