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数暴力,和多人 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 二、什么是欺凌行为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2.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攻击。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击受害者。 3.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4.·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5.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6.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7.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8.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9.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10.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11.画侮辱画,写侮辱性的文字。 12.网上欺凌,即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三、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1.打:打架、斗殴 2.骂:侮辱、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 3.毁:损坏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財产 4.传:网上传播谣言,人身攻击 5.吓: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其不愿做的事 四、校园“小霸王”是如何出现的 1家庭过度溺爱,导致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不良家庭环境让孩子背负过多压力,催生心理障碍。 2学校只重视成绩而忽视了道德数育。平时缺乏管理,出了事又急于息事宁人。 3社会暴力影片、游戏等,引起青少年模仿;社会不正之风影响青少年的是非观。部分媒体过度、过细再现犯罪经过。 4司法法律界定不清晰,惩戒不严。法制教育缺失。法律规定,14周岁以下属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让不少孩子有恃无恐。 五、我国刑法对犯罪年龄的界定 1.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已满16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责。 六、这些可能是校园欺凌的信号 1.身体伤痕,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很可能是遭遇暴力。如果孩子大热天常穿长柚,可能是想遮掩。 2.个人物品丢失或损坏,如果孩子的鞋子、首饰、文具等个人物品经常丢失或破损,就要留心了。 3.如厕习惯改变,孩子非得回家才上厕所,学校厕所很可能成为暴力场所。 4.自尊心受挫,孩子回家经常带着伤心、沮丧情绪很可能在学校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方面伤害。 5.自我伤害倾向,孩子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甚至自杀行为,家长都要高度重视。 6.不愿上学,孩子非常不想上学,甚至逃学、装病请假,可能是在学校被人排挤欺负。 7.睡眠问题,失眠、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暴力侵害的表现之一。 七、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 1.保持镇定。遇到校园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迁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机会求教。 2.求教。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保证人身安全。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可以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不要意气用事激怒对方。 4.一定要告诉家长。告诉孩子,如果遭遇校园暴力事件一定要告诉家长,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八、家长应该怎么做 1.稳定孩子情绪,理解和同情孩子。无条件的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2.注意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如果孩子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借助专业人士,从心里层面给于帮助。 3.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孩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470fbf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