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人 (一)章节题目: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概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注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中国农民在2 000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 重点、难点: 重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约2分钟) 《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这个故事反映了在旧社会地主剥削广大农民。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哪些措施改善农民的这种状况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地改革》,来了解这段难忘的岁月。 Ⅱ.学生自主学习与反馈 (约8分钟) 根据教师展出的自学提纲阅读教材内容,梳理本课知识点。完成本课《历史助学》“知识梳理”。遇到障碍作好标记。教师提出基础问题检查反馈。 Ⅲ.小组合作学习 (约13分钟) 1. 解放后土地改革的目的、范围、时间、纲领 2.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Ⅳ.教师导学(有微课的可渗透微课助学) (约12分钟) 1. 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不同点 封建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土地 占有者 地主 阶级 农民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地主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 产品 分配 地主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相同点 土地归私人所有 2. 土地改革的意义 3. 史料1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7年又连续十四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史料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了四次变革。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中的确立。第三次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富裕起来了,农民生活水平改善了。第四次发生在2006年1月,农业税被废除了!是几千年来压在农民身上的重担被彻底废除了!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史料3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教师:这些材料说明什么? 学生:党和政府关注三农,重视农业生产。 教师:今天,三农问题受到中央政府空前重视,相信在党的带领下我国现代农业一定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 3. 教师:土地改革实现了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2005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殷殷的关怀。在党中央新的农村工作方向指导下,农民的梦想一定会飞扬得更高、更远。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城市化、农业机械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三农”艳阳天,离我们不再遥远。 Ⅴ.训练检测(约10分钟) 读图学罗 (1)此图反映了建国初期什么运动? (2)进行这一运动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农民拔除地界碑的依据是什么? (4)这一运动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四)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4a312f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