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极致 诗的顶峰——闻一多的“三美”主张与《春江花月夜》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美的极致 诗的顶峰——闻一多的“三美”主张与《春江花月夜》 摘要】闻一多先生的美学主张,美学思想,美学批评等的美学体系都是围绕美感为中心进行的论述,这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熔铸中外,贯通古今,提出的美学思想独具一格,尤其是他的三美诗学主张开辟了我国现代诗学研究的新天地, 我们可以发现他所谓的"美"刚好暗合的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标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他在中国诗歌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以此诗来分析闻一多的美学思想,寻求中国古典诗歌美的踪迹. 【关键词】 美 诗 闻一多 春江花月夜 【正文】 “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还有建筑的美”这种简称为诗的“三美”的提法是闻一多先生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划时代的贡献,其影响深远,已成为中国新格律诗派的理论支柱。在这里闻一多将诗作为一种语言与艺术紧密联合在一起,所谓的音乐美便是一种特殊的“时间艺术”,所谓的绘画美、建筑美,便是独到的“空间艺术”。 从《诗经》、《 楚辞 》 到唐诗宋词,从中我们都可以寻找出许多中国古典诗“美”,古诗讲究意境,就是美在发挥作用。艺术有它的互通性,不同门类的艺术可以互相渗透,诗作为一个艺术整体应该是将各种艺术形式和谐统一的综合体,爱尔兰诗人叶芝说:“当声音颜色形式向音乐般的和谐美妙时,它们变得就像同一种声音,同一种颜色,同一种形式,它们所唤起的感情虽然互有差异,然而却是同一种感情。”我想他的这种“同一种感情”应该就是读者在读作品后所得到的审美感受吧。 律诗的萌芽发展定型成熟都发生在唐代,唐朝是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诗的朝代”。《春江花月夜》“以孤篇横绝全唐”,闻一多毫不掩饰的称赞它是“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在这首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 美学大师黑格尔将美的构成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感性质料,包括色彩、声音、形状;一类则是形式规律,包括对称、和谐、比例等,“形式美”则是指生活自然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声音、形状)等有规律的组合所显现的美,由此可见中外的大家们在美的分析上确有不谋而合之处。 我将以一首《春江花月夜》与闻一多先生的美学主张作一番联系,并从中寻找古典诗歌美的居所。 一 音乐之美 建筑之美 律诗最大的特点是韵律齐整,读来朗朗上口,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说“格律就是形式”,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语言,尤其是古典诗歌最讲究就是押韵与换韵,押韵要押对,换韵也要换到好处,这样的诗整体才有音乐之美,余光中说“诗和音乐结婚,歌乃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首七言律诗,《春江花月夜》有着严格的律诗格式,这首诗的章法结构处理为:全诗36句,每四句为一组,四句之中押三个韵,一组完成之后必定换韵,以显示诗的齐整,九个小组之中,韵脚有的用平声,有的用仄声,开头四组韵脚是平仄平仄,后文是平平平平,最后一组用仄韵结束。“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 无限路”,“雾”与“路”是同一个韵脚,“西斜”与“斜月”顺接自然,类似的还有“海平”“海上”,“照人”“人生”,“月楼”“楼上”,强烈的节奏之美藏于其间,后来形成了散曲和民歌中的“顶针续麻体”。36句诗句句都有这样的音乐流动性,如果再配上琵琶曲的《春江花月夜》,有人定会发现这将是一首多么不可多得的“人间哪得几回闻”的曲子。 错落有致,排比句,对偶句的大量应运使诗既有整齐之美又不显呆板。 二 绘画之美 状物之美 中国古典诗歌的又一讲究是体现诗的形象生动的图画之美。从曹操开辟的山水田园诗到后来的宋元山水意境画,无一不流露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传统的美学标准。春,江,花,月,夜,任这题目中的任何一个字都能引出一幅美轮美奂的想象图,由于诗具有语言文字的自由性,所以它能吸收任何一种艺术的长处,绘画写景状物,它所体现的色彩美、线条美、布局美等都可以融入诗的艺术里,中国古典诗歌也常采用这些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春江花月夜》里这种色彩是淡雅,宁静,“月照”定是清冷的流光色,“白沙”“白云”“芳甸”“树”的空间安排定是非常合理,给读者留下遐想的余地。闻一多说“美的灵魂若不附丽于美的形体,便失去它的美了”,一种意境的表达需要合适的文字作载体,那《春江花月夜》中美的文字就是那“美的形体”。《春江花月夜》的绘画美还在于一种朦胧之感,在月光之中,一切都被银雾笼罩着,“没有鲜明的轮廓,你的眼睛看不准一种什么东西,但是你的想象可以告诉你无数的形体”。 三 三美合一 和谐之美 诗的最高境界是将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三美合一所构成的和谐之美,诗人所要表达的强烈情感也往往揉和在这些美里。闻一多认为“宇宙的一切美,一切的事理的美、情绪的美、艺术的美,都在各部分间和睦之关系,而不单在于其每一部分的充实。诗中之布局正为求此和睦之关系也”,可见他作新诗的标准也是以三美的和为一体为指归的。“和谐”不仅仅是中国古典诗歌美的规则,而且是东方古典美的规则,无论是自然环境名山大川,还是人工布局园林艺术,甚至是亘古的宇宙都在遵循着这个规则,和谐方为真正意义上的“美”! 意境与情感的表达在很大一部分上取决于三美的杂合程度,分不出来哪里是音乐的美,建筑的美,或是绘画上的美,这样的美才是艺术高层次的表达,尤其是对于一首诗,我们通常先论述的一定是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符合某种阶级性,是不是作者本人的真情实感的表达,亦或是否含有某种深刻的哲理性和思辨特征,对于一首诗的艺术特色则是其后才考虑的,一个对文学感悟比较深的人在一开始就注意到了它的本身透出来的美,最后吸引他的也一定是艺术方面的东西。《春江花月夜》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是律诗定型后,使得艺术境界大大高峰的一个典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闻一多提出的三美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他称赞“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这一番神奇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淡,有的是更强烈的宇宙意识。”美的和谐统一在《春江花月夜》已不是简单的搭配,作者纯熟的手段与技巧以让读者分不清此情与彼景,意境的表达几乎是完美的。 《春江花月夜》里的美还呈现的是时空的交错感,“碣石”“潇湘”南北两地,“少年”“青春”时间易逝,以闻一多的审美眼光看这些定是美的因素,美的结合,美本身是存在的,需要伯乐的眼睛去发现,透过语言的外纱,看清艺术的美学宗旨。 形式美的因素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色彩,线条,声音只要是符合美的规律的,主体就可以任意组合。中国古典诗歌就是将这些都结合得很好的一种艺术形式。诗的美一般都带有想象的特征,审美主体会带着自己的审美情感及思维活动进入诗的世界,他本身的美学体验与想象空间融为一体后,在加上合适的文字,一部好的作品就相应而生。 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和京剧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炎黄子孙的文化遗产,它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都是建立在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古典诗歌只能作为一个小小的代表站在中国艺术的一环,它浓缩的是中国人的情感和思维,请相信文学“自觉的时代”并没有过去! 参考书目: 1、《闻一多思想论稿》 俞兆平 上海文艺出版社 2、《美的历程》 李泽厚 广西师范大学 3、《唐诗小札》 刘逸生 广州出版社 4、《诗美学》 李元洛 东方文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4f9cc9233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