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陆游与辛弃疾关系 陆游和辛弃疾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一个擅长作诗是另一个擅长写词,并且对于国家都有着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政治或者仕途都抱有强烈的信心和渴望。陆游所作的诗气势磅礴充满了豪情壮志。而辛弃疾的词和陆游有异曲同工的效果,两个人除了同时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之外,他们之间还有着一段真挚而特殊的忘年交的感情。 在南宋的北伐战争期间,陆游因为没有被重用而是对当时的统治阶层失望,在公元1203年陆游结束了编修的官职,想要回乡隐居过上安逸的生活。而在这个时候辛弃疾也被任命为绍兴知府,两人所在的是同一个地方,而辛弃疾对于陆游也是非常敬仰和敬佩的,便主动拜访了陆游。两人在交谈的过程中一见如故。双方都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又在之前的时间里被不同的原因所致使闲置,同样的感情和同样的处境,很快就要两人就产生了惺惺相知的感情。两个人从小的生活环境就是战争不断社会不安,在这样大的社会背景下,当时不少诗人都作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反对战争,陆游和辛弃疾是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两个人的作品又有所不同,陆游的诗内容广泛包罗社会万象,做作的作品大多拥有豪气的气势,其中不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而辛弃疾又有所不同,他用非常熟练的技巧作出的作品有含有非常悲伤的情绪。 关于陆游,大家了解最多的是他最著名的身份——爱国诗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通过这句诗就可以看出他对国家深深的爱意。 在生命的最后,他关心的不是后代子孙的安危,而是期望朝廷能够收复失地,统一河山,甚至于有种死不瞑目的感觉,强烈的要求自己的后代在祖国统一后,要祭奠并告知自己。 这个出生在战乱年间的诗人,从小就在国家割裂,民族矛盾,甚至家庭的流离失散中成长,却并没有因战乱而磨灭了自我的光辉。 十二岁就能作诗的他依靠祖上的恩荫而当上了登仕郎。后来因为自身光芒过剩盖过了当权者秦桧的孙子,而仕途不畅。后来又因为主持北伐得罪了主和派而被贬为建康府通判。在公元1165年因被诬陷被罢免官职。 政途不顺的他,一生中唯一一次亲临前线一展宏图的机会是在给王炎当幕僚的时候,那时他有幸在大散关生活一段时间,后来因为王炎被调回京城,北伐计划宣告破产而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当然政途坎坷的他,在文学方面却有着非常高的成就,其中最为人所道就是他的诗作,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进入蜀地生活以前的偏于文字形式的;在蜀地生活至罢官东归时期,这个时候他的诗风由早年的追求词藻的华丽变为追求狂放豪迈,这也是他诗作的成熟时期;晚年的他生活在山阴,经历了人生的一系列变故后,他的诗走向平稳,散发着对于生活的悲凉感叹!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将士。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诗人,和苏轼并称。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多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愤懑。 辛弃疾早年的时候出生在金人的殖民地上,他一直目睹着金人残害汉人的悲惨场景,再加上祖父的敦敦教诲,辛弃疾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豪放的气魄,立志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原。到了后来,汉族人民再也无法忍受金人残酷的统治,就纷纷起义,年轻的辛弃疾也趁机拉起了2000多人的起义军加入到保卫中原的战争之中,后来还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当时的抗金大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听到这个消息,辛弃疾愤怒不已,立马集结了50来人,强闯了几万人的敌营,将张安国等叛徒抓住带了回去。 回到南宋之后,辛弃疾因为在起义军中的优秀表现,受到了宋高宗的重用,但是他“北归人”的尴尬身份,让他根本无法进入到南宋的权力中心,也一直处于被排挤的状态。而且当时的南宋高层其实已经没有了和金国一战的勇气,所以虽然辛弃疾表现出了自己高度的北伐热情还写了不少的北伐的建议贴,但是不想再打仗的南宋只能让辛弃疾去做那些安顿一方的职务,这让辛弃疾的内心感到非常的痛苦。 后来辛弃疾在被免职之后,就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好不容易,南宋朝主战派占了上风,打算北伐抗金了,但是此时的辛弃疾已经老了,虽然锐气还在,但是毕竟身体已经不如壮年时期,在他68岁那年,辛弃疾病重不治,躺在床上,高呼三声“杀贼”之后逝世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592ac98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