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诗10(塞上听吹笛.虚实结合)

时间:2022-07-25 20:11: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每周一诗第10 边塞征战诗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羌:古代民族。羌笛:一个古代民族的乐器。戍楼:军营城楼。

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鉴赏】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照着戍楼,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 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后两句写的是虚景: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竟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不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相关介绍】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并称高岑)等。主张以诗歌来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知识点】

古诗词中的虚实结合(表现手法) 一、什么是古诗词的虚与实?

何谓虚?即空虚,空无所有;何谓实?即真实,实在。

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总之,眼见为实(耳听也为实),想像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将来为虚。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又如《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 二、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有何重要作用?

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使实景与想像相互映衬,构成美妙意境,使诗人的情思得以充分发挥,给读者强烈的感染。 如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它前两联写实。后两联写虚。我们“放歌”“纵酒”欢庆胜利,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 假如没有这两句虚笔,一路实写到底,就难以表现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愿望! 三、如何运用虚实结合?主要有以下四种

1、用字的虚实。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置景的虚实。如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桐花万里丹山路。

3、置议论、抒情的虚实。即诗中的议论、抒情。这议论不是泛泛而谈,它要求有哲理性,有形象性,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如: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再如:雏凤清于老凤声

4.情境的虚实。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回想过去的情境为虚;一种是虚拟或想象的情景为虚。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词的虚实结合,写法变化多端,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然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描写到抽象描写,从实景到虚景,从浅而入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5f0a8f4453610661fd9f4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