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七大有效学习习惯 针对目前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小学生采取怎样学习习惯呢?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有效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也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一节课,使师生的生命有了怎样的变化;收获了那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身心体验,是考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客观地说,师生从走进课堂到走出课堂,总要发生一些变化,收获一些东西,好像每节课都是有效的。但是课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样的,有的课堂能对师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有的课堂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机械的记忆,日积月累的差异就导致人的素质的差异,人的生活状态的差异。因此,每一节课的效果都不可忽视。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呢?从我的经历和体会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七个习惯: 一、规范书写 规范、正确的书写格式使计算、推理事半功倍,清晰的做图可使数量位置显而易见,从而降低解题难度,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怎样的书写才算得上规范呢?(一)数字、符号书写要规范,竖式计算数位要对齐;(二)作图清晰准确,标称规范。 二、向课堂要效益 数学以计算推理为主,计算推理的方法和过程至关重要。所以要抓住课堂时间,紧跟老师讲课的节奏和思路,获取知识要领和思想方法,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步骤。抓住课上老师讲课的精华可让你的学习变得轻松高效。俗话说的好:“上课认真十分钟,剩过课下两小时!” 三、数学切近生活 数学从生活中来,但要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数学融入的生活里边,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波、妙趣横生。使学生更容易去理解一些枯燥乏味的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比如在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 时,“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好多同学理解不了同乘或同除相同数时(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为什么不变。我就举例子说明:“甲同学和乙同学分苹果,给家五个,给乙两个可以吗?”学生都回答:“不可以,甲和乙会打架的”我就继续设疑:“要使不打架,怎么做才公平?”学生齐声说:“给乙也要给五个苹果。”虽然题目不一样,但道理相同。样使学生对概念加深理解。以至于在后边的约分和通分的计算当中同除或同乘时不会出现分子、分母除错或乘错的情况。 四、勤于动笔 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多进行笔算、画图、标注关键条件等方式可以避免遗漏与错误,最重要的是进行推理时更容易发现问题关键,搞清已知和未知条件,解决问题。所以在课堂上不仅要靠眼睛和大脑解题,拿起笔来,手、脑、眼并用。会起到意想不到效果。 五、强化训练 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人数学计算能力是一个薄弱点。因为计算时最容易出现错误,运算顺序错了,小数点位置错了等等。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对计算应进行专项强化,每天坚持练习20-30分钟的专项题目(约10-30道)。如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小数的乘除法、整数的四则混合计算等加强熟练程度,提高速度与准确率。在解决简单问题时能保证正确高效;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不应计算而影响推理过程,保证解题思维的流畅。 六、思考总结 对老师讲过的知识和自己的题目进行分类总结,主要是对已学知识与思想方法进行的反思总结。总结其中想似的题型和解题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助于建构完善合理的知识体系,在解决未知问题时,能够高速地激活提取相关知识经验,帮你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 七、错误反思 建立自己的错题档案、错题本,针对犯过的错误进行反思,思考错在哪里、错误原因、今后注意事项等问题,避免重蹈覆辙。在考试前的复习阶段,就是去看你的错题本上的题目。通过回顾错误经历,了解自身弱点,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提高自我监控能力,使计算更准确、推理更合理,并提升数学素养。 学习数学有效的学习习惯有很多,只要我们勤思考,肯探索,把自己当作学生探求知识的同行者,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美国教育家帕尔墨说:“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理的共同体空间,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6516e2331b765ce050814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