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实验研究 摘 要:“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身心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古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说。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水平,我们对“家庭教育”做了有关探究。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家庭教育 策略 研究 一、摒弃说教,放弃攀比 从出生开始,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就应该尊重他们的决定,而不是代替他们,为他们作出人生的选择,家长只应作为孩子成长中的建议者,而不是决策人。 2017年一个九岁孩子的原创歌曲网络刷屏《我只是个孩子》,歌词中这样写道: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妈的女儿,钢琴她过了十级……我知道少壮要努力,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这首歌唱出了很多00、10年代孩子的心声,这两代孩子的父母多数为80后,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把很多自己年少时未实现的“梦想”强加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如果是女孩,妈妈就让其学习舞蹈;如果是男孩,爸爸就让其学习跆拳道,但不考虑孩子本爱的兴趣是什么,也从来没有人问过孩子自己本人的意见,家长美滋滋地认为为孩子铺垫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路。殊不知,兴趣是学好一切的基础,强迫让孩子学习他没有兴趣的特长,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而这时家长又会拿别人家的孩子来举例,进一步打击自己孩子的自尊心,其结果可想而知。[1] 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学而差责罚成为了大多数家长教育孩子的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唯分论已成为教育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家务劳动,溺爱孩子。卢梭的《爱弥儿》一文中曾提到“从孩子开始对事物有辨别能力的时候起,就必须对我们给他的东西加以选择”。孩子早已习惯父母给他衣來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当他一个人的时候,孩子对自然就不再亲切和欢喜,而是陌生和恐惧,于是依赖性越来越强,生存能力越来越低,社会上也就越爱越多看似长不大的孩子……[2]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充分发挥儿童在家庭中的潜力。它不同于只强调知识和智力发展的教育模式。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积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应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社会互动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能力。素质教育注重儿童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孩子不仅知道,而且还会操作。不仅会说,而且会做到;具有理解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的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实际上降低了儿童行为和活动的有效性。素质教育不满足于学习的继承和模仿,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创新和发展,既注重普遍性,又注重差异,不仅注重一致性,但也涉及到创新。创新教育是对人类最基本潜力的开发,是对人类文明的深度提升。创新教育是最高水平的素质教育。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家庭教育来指导和合作。 父母应该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仅指“生存”能力,如洗衣、烹饪、整理家务等,还包括一个人的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有效应对日常生活需求和挑战的能力,也是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关系中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并表现出适应性和积极行为的能力。 三、指引于行,指教于心 所谓“指引于行”是指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孩子;“指教于心”是指对孩子的教育,主要还是侧重于用心去感化。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孩子。如果家长一有空就去看电视剧、逛商场、打牌,却每天都叫孩子读书、写日子,孩子自然不愿意,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更为严重的是,家长如果没有时间督促孩子学习,孩子自身又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像父母一样,将时间用在玩上,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身教重于言教”,严于律己,做好孩子的榜样,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相信孩子,共同进步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在我们的生命之初,在孩提时代,我们是通过我们身边的人特别是我们的父母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然而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教育观点:找到孩子自身的不足,挑出他的毛病,多批评才会使他进步。而常常忘记了自己孩子本身的闪光点。例如:期末考试中,孩子考了99分,家长不去表扬孩子,而是纠结于那一分不应该丢而去批评孩子,为什么没得100分。家长应该知道,你的孩子是否有自信,和你经常怎样评价他有很大关系。相信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无论家长还是孩子本身,双方都要有自信。 与成年人相比,孩子需要在温暖可靠的信任中学习,去探索,孩子在学习中的进步,父母可以给予信任和肯定,但是孩子在学习中的挫折和沉浮,大多数父母会放弃对孩子的信任,批评孩子。这对孩子们是个很大的打击。因此,应该提醒家长信任是一种激励。信任包括容忍失败和错误。当孩子有不正常的情况,他们应该找到更多的机会与他们的孩子交流。用热情、支持、鼓励的态度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面对困难,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最亲密的朋友。[3]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独特和完整的个体。个体之间的差异存在于兴趣、爱好、个性、自信等方面,而这些方面随着孩子的成长、经验和意识而不断变化。父母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初步掌握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状况,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适应子女的身心发展,才能获得良好的成绩。 “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孩子一出生是一张白纸,我们每名家长都想在上面勾勒出最美最炫的蓝图,我们曾踌躇满志,豪情万丈,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孩子逐渐长大,这一切确淡化了许多。给孩子一个有爱的家庭教育空间,信任、关怀孩子,做到换位思考,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万成.谈家庭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8,(1):2. [2]杨永平.浅谈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品德形成的影响[J].读写算(教研版)2016. [3]张永梅.浅谈快乐积极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J].读与写,2017,14,(28):213-221.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69ece94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