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社会】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文: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社会】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建设人口均衡社会 内容摘要: 我国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人口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关系正在发生着转变,人口问题的性质正在发生着转变,解决人口问题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基础正在发生着转变。在新形势下,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人口结构 性别结构 人口均衡 老龄化 正文: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需求不断升级的今天,人口发展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追求人口规模适度方面,而是有了更为全面、更为丰富的内容。在层次上,它要求不但人口自身各个要素之间要相互协调,而且人口与外部各个因素之间也要相互匹配; 在内容上,它要求不但要实现人口数量上的理想状态,而且要实现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多方面的理想状态。在此背景下,“促进人口均衡”概念被提出来。 一、 人口均衡概念 均衡的本意就是平衡,指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的相等或相抵。应用在人口发展方面,它至少包括下面两层含义: 第一,人口作为一个整体,应该与外部各方面因素的力量相平衡。它是指人口发展既不能落后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因素所能承受的范围。 第二,在人口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力量作用要平衡。人口内部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的,而且各要素都有自身的理想状态。例如,人口规模的理想状态是适度,人口素质的理想状态时不断提高,人口结构的理想状态是各部分比例恰当,等等。所以人口各要素内部力量的平衡是指各个要素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都应向其理想状态发展,不会由于其中某一个(或多个)要素的发展而使其他一个(或多个)要素背离它们的理想状态而发展。 综合上面的观点,我们对人口均衡作出如下定义:人口均衡是指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并且实现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合理分布及人口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等目标。 二、 人口均衡发展的必要性 第一、人口发展就是风险——安全、代价——贡献、成本——效益关系的演变过程,所以积极的人口发展就是风险最小化但安全最大化、代价最小化但贡献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但收益最大化的人口变动过程。 第二,人口各方面的发展都很重要,必须实现均衡发展,不能也不可能先发展其中一方面,然后再发展另一方面。因此人口发展的各个方面,例如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人口结构等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最基础、最根本的问题,一个都不容暂缓发展或落后于其他方面的发展。而且人口变量有自身的特殊性,它的变化具有长期性、世代复制性的特点,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所以,当我们为了顾及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发展,而等到日后再来纠正这种失衡的现象时,所付出的时间、经济和社会代价将会是巨大的。 第三、人口均衡发展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在现实中人口自身往往不能自动实现均衡,甚至我们观察到更多的是人口不均衡的想象,人口要素之间、人口与外部因素之间的矛盾比比皆是。所以,我们有必要将“人口均衡”作为一种人口发展的总体性目标提出,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三、 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结构正在加快调整,人口结构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我国人口发展形势 总体是好的,与30年前相比,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已经得到缓和,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并相互交织,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第一是人口“三大高峰”将先后到来。今后20至30年,我国将先后迎来劳动人口、总人口、老年人口三大高峰,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更加明显。 第二是出生人口素质亟待提高。据测算,我国每年出生时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和出生后逐渐显现的缺陷约占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到6%,这直接影响到近百万家庭、几百万人的生产和生活。 第三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偏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2009 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45,比2008年下降了1.11,但仍然严重偏离正常值范围。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将严重影响性别平等、妇女权益、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 第四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今后人口老龄化速度还将加快。 第五是人口迁移流动呈现新特点。《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表明,目前,全国流动人口数量已超过2亿。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群将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在现居住地生育现象十分普遍。流动人口长期定居和举家流动的趋势明显,“二线”城市和城镇人口流动活跃,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 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努力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 新时期我国人口计生工作仍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要按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在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尊重人口发展规律。人口变化和人口发展都有着其内在的客观规律,要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尊重这些规律,并以其作为决策的客观依据,做到“两个统筹”:一方面要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发挥人口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另一方面要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各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努力建设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必须具有科学的战略性思维。人口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口变化的影响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人口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这就要求决策者必须具备科学的、综合性的战略思维和创新的工作体制机制,形成以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和人财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 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教育、行政等方式,提高人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形成有利于人口均衡发展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必须超越人口手段。人口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因此,人口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地依靠人口手段,而是需要更多地依靠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手段,要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更加注重服务关怀、更加注重宣传倡导,进一步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等制度,同时探索人口计生政策与相关社会经济政策的有效衔接,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形成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社会政策环境。 第四、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人口均衡发展战略中,以人为本是首要的核心准则,保障人的权利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基本宗旨,人口计生系统还要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6f116e306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