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论流派 经验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 杜威 主要观点 1、 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课程必须与儿童的生活相沟通,应该以儿童为出发点,为中心和目的。 2、 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应考虑到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 1、要素主义(巴格莱) 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课程应给学生提供风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 2、 永恒主义(赫钦斯) 课程应以永恒学科组成,他推移出我们人性的共同要素,使人与人联系起来,对于任何进一步的研究首要的。首先是古典书籍。 课程不应该帮住学生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1、主张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社会中去 2、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 课程最终要由学生需要来决定。 人文学科应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分析和批判泰勒模式。 1、丰富性richness 体现了开放性。 2、循环性recursion 旨在发展能力 3、关联性relation 教育上的关联;文化方面的联系。 4、严密性rigor 意味着一种有意识的企图。 评价 优点: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缺点: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要素主义(巴格莱) 永恒主义(赫钦斯) 优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缺点:容易使各门知识发生断裂现象,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忽视学生的兴趣,理论和实践相脱离。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布拉梅尔德 优点:重视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为社会需要服务; 缺点:缺乏系统的知识学习,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优点:注重学生的情感,责任和人生价值,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缺点:缺乏系统知识的传授和评价标准,学习评价流于主观。 优点:将课程当作不断展开的动态过程,丰富了知识的内涵,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缺点:多元化发展趋势,且批判远多于建设,在实践中较难操作。 存在主义课程论 奈勒 现代主义课程论 多尔 小组成员:阳艳 段佳佳 张慧 郭绍琦 张云 尹先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837c2fcc5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