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传统民居分类及特征初探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东省传统民居分类及特征初探 作者:于佳 朱一荣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10期 “民居”一词最早来源于《周礼》一书,是相对于帝王将相的府邸而言平民百姓的住宅[1]。而民居的形式,往往取决于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山东位于黄河下游,东临黄海、渤海,境内地形复杂。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的不同,加上各地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山东传统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体系和外部特征上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特征。本文选取四合院、海草房、连船家和庄园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主要探讨20 世纪中叶前的山东地区百姓住宅的类型和特征[2]。 1 山东传统民居分类1.1 四合院1.1.1普通百姓四合院。山东城镇留存的四合院民居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大多集中在过去各地的县府之中,分布在全省各地。村庄中的四合院建筑单体规模相对较小,但在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上较之城镇四合院多有不同。特别表现在即墨金口镇凤凰村、黄岛区大场镇西寺村等已经入选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3]例如西寺村位于龙山文化影响地区,曾出土大量文物,包括黑陶,尤其是蛋壳陶。当地村民用挖掘出来的黑土筑墙,如今这些泥坯房依然保存完好,很多嵌在墙上的陶片清晰可见[4]。山东地区的四合院基本均表现出中国北方地区典型四合院的形态,在布局、结构、风格上与北京四合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最为典型的应是济南旧城的民居,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5]。这些四合院大都为前院与后院并存的二进院落,并分布于旧城街巷的两侧。其中,位于前院的西北或东南角的大门,一般称为门楼。济南旧城的民居门楼风格大都宏伟而气派,门楼的门枕石、樨头、跑马板上均雕琢着精美的图案[6]。其他形制与北京四合院更为相仿,但比较而言,在门楼、瓦脊等构件的细节上,济南民居更显大气;瓦饰、墙面的色彩效果上,济南民居更显淡雅。整体而言,济南民居更偏向于体现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的轻巧与明快,这是山东文化多元、兼收并蓄的表现。 1.1.2地主富豪四合院。庄园建筑是传统民居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它们多由当地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权力背景的人建造,从建造技术与建筑审美上,都能完整地体现出当时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原始要求。山东地区以烟台栖霞牟氏庄园和青岛即墨李秉和庄园等为代表的庄园建筑是四合院民居的另一种类型。较之于普通百姓四合院,地主富豪建设的四合院民居在规模上就更胜一筹,这类大型的住宅多由数个四合院横向或纵向连接而形成套院。各院落之间靠甬道或侧门相通,丰富了空间层次,也保持了各院的私密性[7]。栖霞县牟氏庄园是大型四合院套院(纵向与横向连接混合型)传统民居的典型,庄园占地约2 万m2,建筑面积约7000m2,有宅院三组六座,东西排列。 1.2 海草房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建筑房屋一直是中国传统民居建造的主要方式。山东地区三面临海,特别是胶东半岛地区,属于沿海丘陵地形,这里的村落大多为明朝以后从内地移民或屯兵设防而形成的,村落布局也大都保持了内地原有村落的形式,但居民依托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建筑材料,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海草房。海草房名称取自屋面材料海带草,是典型的生态民居,主要分布在威海、烟台、青岛等沿海地带,特别是荣成地区更为集中。海带草盛产于胶东沿海一带,晒干后的海带草缕缕坚韧,是很好的屋面材料。海草被人们采集后,经晾晒至白色,后又变灰,最终成为褐色。并且,海草中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可防漏吸潮,持久耐腐,是屋顶材料的良好选择。为提高抵御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产生的海陆风的能力,各户草房共用山墙[8]。墙体由当地出产的暗红色的花岗石砌成,墙体厚实,整个民居给人粗矿、朴实的感觉。在平面布局上海草房一般都比较简单,多数为一排房三间或四间,有的带厢房或倒座,少见完整的四合院。 图1牟氏庄园图2海草房1.3 石屋山东中部的山区地势起伏大、平地狭小,这里的民居多分布于坡岩陡地,以防占用农田。因此,村落民居肌理亦高低起伏,变化多样,与脚下的青山融为一体,景色十分优美。民居院落多以三合院为主,布局相对自由,讲求因地置移。整个院落,包括门楼、围墙、台阶等构件,均由石板石块砌筑而成。[9]屋顶的檐板石一般较长,有的甚至近2m,大气天然。民居的天然石材与木门的天然木材相结合,形成质朴粗旷的效果,形成山东民居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石头民居实用、耐磨、施工方便,在如今依然适用于经济尚不发达的山区,现存石屋主要分布于山东泰安、临沂等地的山区。1.4 鲁西南麦草泥墙院落鲁西南等平原地区的民居建筑院落很大,一般为五间北屋、三间厢房,院落内另搭建牲口棚、大草棚、猪圈等,院前一般建有一个小小的菜畦,种植瓜果蔬菜等。[10]这类传统民居建筑往往以土坯、麦草为材料,即房屋墙体多为土坯砖墙,用麦草泥筋抹墙面,只在门枕石、挑檐石做少许雕刻装饰。这种泥土民居建筑虽然不如砖石瓦房坚固耐久,但房屋顶相对易于维护修缮。1.5 连家船在山东东南部的微山湖地区,居民以船代房,因此,当地则以船屋民居而著称。船屋至长两三丈,至短则数尺,大小不一,整齐排列在一起,称为“连家船”。渔民的衣食住行均在“连家船”中进行,这种以船为家的居住方式主要起源于当地的主要生产活动类型。直到20世纪70 年代以后,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发生转变,“连家船”式民居的也愈发难以适用,固定居住点的兴起后,以船为家的居住形式也逐渐消失。2 山东传统民居特征2.1 平面布局山东地区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主要受地形地貌影响。平原地区基地平坦开阔,民居建筑组合不受地形限制,多呈较为规整的矩形。以牟氏庄园为例,以院落为基本单元,再由基本单元纵向形成若干进庭院,由庭院组成家族住宅群落。这种大规模的家庭聚落式布局方式依据儒家思想的礼仪制度,格局上构成一定的秩序性。整体布局突出中心地位,强调轴线对称,是中国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主要平面表现形式之一。低山丘陵地区的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较平原地区更加多样化,规整的四合院布局已很难适应多变的地形地貌。各家各户根据生活的需要,在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的前提下结合地形来营造自家的房屋。平面布局上表现出三合院、“L”形院落、“一”形院落以及一些借助高差混合布置的院落形态,方位上也不拘泥于单一朝向。整体上呈现出自由多样的肌理,是山东地区特殊地理环境的直接体现。2.2 空间构成普通百姓传统民居在空间组合中基本延续了中国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形式。平原地区的四合院民居多沿纵轴方向布置房屋,以厅堂及附属房屋组织院落,形成纵深的内向性院落布局。院落布局类型可分为单进四合院、纵向多进院落及多路合院。正房为主人起居接待宾客所用,厢房为客人、储物所用。丘陵或山区的民居建筑受地形影响空间构成相对简单,建筑单体形制中平面多为两开间、三开间,少数为一开间,主要突出正房建筑。为突出防御功能,地主阶级庄园建筑空间组合较普通百姓民居更为复杂,这类传统民居表现出层层包围的空间格局。牟氏庄园外围由两个佃户村将其整体包围起来,形成第一层保护圈;除北侧之外,其他三面布置花园、菜园和场院等形成视野较为开阔的第二层保护圈;庄园的外侧极少建造围墙,主要由仓库、作坊和其他辅助房将其围合成三部分,形成最内层的保护圈。 2.3 建筑材料传统民居建筑是劳动人民生产力和创造力的直接体现,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主要以砖、石、土、木等为主。其中砖分为青砖、土坯砖及红砖,多用于建筑立面;石材分为毛石、条石及石板,多用于台基、墙体、柱墩、雨棚,少数直接用于柱子使用;土主要用于夯土墙及地面铺面,部分用于屋顶,作为保温隔热材料使用。木主要用于梁架、檩条、木椽、望板及门窗中。沿海地区部分民居建筑材料独具地域特色,如威海一带民居以海带草为主要材料建造屋顶;鲁东南沿海地区受龙山文化影响,以西寺村为代表的传统村落以夯土为材料建设民居,凸显出强烈的文化价值。即墨金口凤凰村因金口港开埠兴起,建筑材料中大量选择南方砖瓦、杉木,体现出小瓦、大砖特征。街道宽阔整齐,古巷道墙壁,皆是用石头堆砌而成。极不规则的石头,被能工巧匠打磨镶嵌,用糯米砌合得严丝合缝,才尽其用,成为一面整齐的墙。 2.4 建筑装饰山东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种类多样,主要有石雕、砖雕、木雕、彩画,技艺精巧、题材丰富多样,提高了建筑的审美价值。但总体上看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的地主富豪院落或胶东沿海地区部分民居中。例如牟氏庄园虎皮墙上有拼花装饰;丁氏故居屋顶小兽、檐下梁枋勾栏雕梁画栋精细异常;金口村民居中的山墙樨头、门顶、门槛的装饰既美观又实用,是当地建筑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3 结语山东地区历史悠久,黄河孕育了鲁中、鲁西地区朴实、粗犷的民风,鲁东地区受海洋文化的影响,表现出较为自由、包容的文化特质。表现在民居建筑风格上即整体代表了中国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特色,平原地区以四合院为主要建筑形态,山地丘陵地区顺应自然,建筑形态自由变化。位于特殊地区的民居建筑在建筑形态、材料、装饰等方面体现出独有的地域特色,反映出居民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趋势。如胶东沿海地区、港口地区、龙山文化影响地区和鲁西南微山湖地区等。另一方面,地主阶级的庄园建筑也代表了一类传统民居,其建设思想,布局手法不同于普通百姓住宅,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882fcc9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