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数个自己离去 我便日益坦然 我则异于是 无可无

时间:2024-01-01 03:16: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当无数个自己离去 我便日益坦

我则异于是 无可无

“无可无不可”的自在境界

188【原文】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③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读解】“逸民”是指古代那些隐居不做官的人,也指亡国之后不在新朝为官的人,就是那些落为平民的遗老遗少。这一则孔子分别对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七位“逸民”作了评价。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不降低自己的价值观念,不降低自己的理想,不辱没自己的身份为新的朝代活着,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做到了。

伯夷和叔齐是商末古的两个儿子。之前已经多次提到,这里不再赘述。

“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孔子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但他们说话堂堂正正,做事中规中矩,言语合乎法度,行为合乎义理;虽然能做到这样的境界已是了不起了,但也不过如此而已。

“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虞仲、夷逸两位隐士虽然隐居避世,但是敢于大胆直言。他们生活过得清清白白,不与社会同流合污,不受社会习染。“废中权”——


“被废置不用”也是自己的生活方式,中权的“权”作为权术来理解不太准确。“废中权”是指一种生活态度,或是说适合自己的生活准则一种生活方式。

“我则异于是”——孔子说,我和他们三类人都不同,不同在什么地方呢?“无可无不可”。 这句话说得非常高明,老子讲无为无不为,孔子在这里冒了一句“无可无不可”,你说孔子跟老子的道家思想是不是一个鼻孔出气?我们看前面孔夫子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里又说“无可无不可”——不要用一些规矩把自己捆绑起来,使自己动弹不得。老子说“上善若水”,而孔夫子这句“无可无不可”可以说是“上善若水”的儒家说法。孔子用儒家的方式说,老子用道家的方式说,但他们所说的含义是一样的。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保持自己精神的灵活性,保持自己价值观的灵活性,要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一面——自己的道德准则、“仁义礼智信”的基本原则不能变,但是生活、工作的方法、策略就不能僵化了。 我们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都应该做到“无可无不可”。我自己也经常持这样的态度,没有什么非得要做的事情,事情做不完也不会不吃不睡,事情做不好也不会要死要活,从来不把自己逼到牛角尖的极端状态。“无可无不可”是把自己放在一种悠游的境界,自由自在的境界中。我们要把这个“无可无不可”好好琢磨琢磨,检讨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思维习惯是不是有僵化的可能性。如果感觉有点僵化了,那就该及时回头,以“无可无不可”为原则,来料理自己的精神,料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严格来说,“无可无不可”都是性格决定的,有的人性格有点“牛板筋”,固执己见,这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麻烦和烦恼。如果有了“无可无不可”的生活态度,那我们的生活就艺术了,精神也就美化了,悠哉游哉地过日子,那该是多么享受,多么滋润。有了这种“无可无不可”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8db6751a4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