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不再想家的娃

时间:2023-01-22 02:39: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随笔-----不再想家的娃

初到育才学校,经历不多,感受却颇深。面对新的事物,新的环境,尽管是觉得工作千头万绪,天天忙的焦头烂额,但令自己欣慰的是在忙碌中,也得到了锻炼、提高和成长,一个月的洗礼,一个月的见闻,深深的影响着我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 在育才,工作的大环境与以往所在学校有很大不同。一是江苏的领导同仁们的敬业精神令我发自内心的敬佩。二是学校内竞争比较激烈,同事们干劲十足,工作上也不服谁,校园内处处洋溢着争先恐后的氛围,处处充满着正能量。三是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比较特殊,这在以往的学校工作中是未曾遇到过的,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与压力。

校内留守儿童较多。我们班也不例外,很多孩子的家长出于种种原因 ,无暇顾及孩子教育,孩子被隔代抚养,长期的留守生活惯出了各种各样的坏习惯瞎毛病。此外,班内还有不少特殊家庭的孩子,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单亲,有的被寄养于亲戚家中,有的是被收养的儿童……孩子们在心理上或习惯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缺陷。

我们班内就有一个名叫张兆伟的学生,这可是一个表演天赋极强的孩子。开学第一星期天天装病想请假回家,在班内呕吐不止,声音也特别响,节节课如此,一节课要跑六七趟卫生间,有时甚至在卫生间待好几节课,弄得老师提心吊胆,也严重扰乱了课堂秩序,这期间我向学生的家长打了不下50个电话,孩子的父母5天来了6次学校,每次家长死活不愿意把孩子领回家看病,硬是说孩子没病,可见的人,十个人得有十个说他有病啊!在各科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这就是一名严重的患者啊!当时我也是不知所措,以往从没处理过这种情况啊!在全寄宿学校孩子万一出了事咋办啊!

情急之下,我又向学校曹主任和袁主任请教,寻求支援,和在两位领导的劝说下孩子好了一会,继而又跑到厕所呕吐,为此我还被学校的巡视领导和老教师狠批了一顿,哎!当时 真是哑巴吃黄连啊!

没有办法,我再次把孩子的家长叫来,在我的再三督促下,家长两次带学生分别去了县医院、中医院检查,结果是检查不任何毛病。接着我又与孩子的表叔(泗张镇的一名同行)聊了两个多小时,了解了张兆伟的一些基本情况,原来孩子从小父母就常年在临沂打工,子跟着老爷爷、老奶奶生活,被隔了两代的老人抚养,从小在溺爱中长大,以前也多次转学,在以前的学校中也是三天两头就“犯病”,家长来来看看就好两天,没有一个老师能彻底治好他这种坏毛病,所以送育才来了,所以他父母恳请不要把孩子送回家休养,因为回了家就不会再回学校了……我一听当时就彻底地醉了,同时也多了一丝安慰,孩子原来真的没有病,孩子原来与我们在斗智斗勇,哎!这演技也太高了,比《三国演义》里的司马懿表演的还要像,今后一定是影帝。

摸清楚了孩子的基本情况,工作也就顺手了,我试着与孩子沟通谈心,发现他也有很多 优点,比如热爱劳动……也发现学生普遍想家的心理,于是在班内搞了一些小活动,让同学们相互交流认识,让同学们相互记下对方的名字……并和张兆伟同学打赌,只要他一星期不再犯病就提拔他当班干部,第二天孩子又要犯病,但在同学们的提醒下又把眼泪憋了回去 在第二周,履行了诺言

第三周,孩子融入了群体,有说有笑,不再孤单,转变很大

第四周孩子能完全融入班级大家庭,不再想家,因为六一班就是温馨的家,同学们都是兄弟姐妹……安心学习,袁主任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张兆伟现象只是2000多名孩子的一个缩影

感悟,孩子们只要有进步,再苦再累都值得,我们的工作需要爱心,耐心,细心 学生在新环境下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必须找到家的感觉才会安心学习。 同样我们教师也要把育才学校当成自己的 家,找到归宿感,事业才会有成就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面对新环境,新事物,新事件要积极面对,工作才会有成绩,能力才会有提升……

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明天!让我们在育才这篇沃土上携手努力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9068d105b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