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吃多了会变傻?每天不超过六克即可》等3则

时间:2022-12-04 16:12: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盐吃多了会变傻?每天不超过六克即可》3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食品》 2018年第6



盐是我们日常饮食必不可少的调味料,没有它,我们将失去很多美味。最近盐又引起了争议,大量媒体报道称“美国的最新研究发现,盐吃了多会使人变傻。”这是怎么回事?真的存在这样的研究吗?到底还能不能吃盐?

事情源于美国科学家在英国《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小鼠研究。这项研究中,科学家用含有4%或8%盐(等于比正常健饮食8-16倍盐)的食物喂食小鼠,并后续用迷宫测试小鼠,结果发现,实验组小鼠大脑皮层的血流量下降28%,仅8周后海马区血流量下降25%,并且,在多项行为测试中表现也明显比对照组小鼠更差。在迷宫测试中,实验组小鼠明显有种“找不着北”的感觉,在筑巢方面也很迟钝,在物体识别测试中,实验组小鼠方向感较对照组小鼠差了很多。根据以上实验,研究者得出结论,认为高盐饮食会影响大脑健康,因为肠道与大脑之间可以通过脑-肠轴进行沟通,并调节大脑的发育和改变宿主的行为。于是很多媒体在报道时便直言“盐吃多了会让人变傻”。

其实,媒体在报道时完全歪曲了研究结果,夸大了研究结论,大家并不用太恐慌。

首先,这个实验的对象是小白鼠,并不是人体试验,我们不能拿小白鼠的研究结果说成对人体有害,这还需要继续人体研究进行论证。

其次,这个实验所用的食盐量比正常健康饮食要多得多,跟我们的日常饮食完全不符合。研究中科学家用盐量相当于正常饮食所摄入盐的量的8-16倍盐,生活中不管多口重的人,想必也不会摄入这么多的盐。

所以,“吃盐就会变傻”完全夸大其词。但是,盐吃多了的确不利于健康,大量研究发现,盐吃多了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胃癌、骨质疏松等疾病风险。所以,我们还是要尽量减少盐的摄入。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食盐量为6g,而世卫组织建议每人每日不超过5g

罐头又遭陷害 并非是靠添加剂保护的无营养食品

日前,多篇控诉罐头食品的文章在微信中流传,这些文章无一例外都提及:“为了能延长保存时间、提升口感,罐头里的防腐剂、盐和糖必定不会少。而罐头在加工中几乎把维生素和蛋白质完全破坏了,让食物原有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长期食用罐头食物不仅不利于获取充足的营养,还会加速衰老。”

罐头食品全是防腐剂吗

国家卫计委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保健时报》发表的《罐头食品=防腐剂+没营养?被误会这么多年,是该平反了!》清楚地说明了罐头食品保鲜的原理,与防腐剂毫无关系。

据文章介绍,罐头食品之所以能够长期保存而不变质,完全得益于密封的容器和严格的杀菌,不需要加防腐剂。因为做罐头的原理很简单:原料和罐子容器分别充分加热杀菌,趁热封口,再加热灭菌;等到冷却后,容器顶隙里面的空气体积会收缩,产生负压,使本来封严的瓶子就更加难打开,外面的细菌也就不可能进去了。经过这些工序,食物自然不会腐败,所以无需添加防腐剂。




罐头食品没营养吗

事实也并非如此。一般肉类和海产类罐头采用的是巴氏灭菌法,加工温度在120℃左右,买回家后的加工程序也很简单,只需加热即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罐头的营养流失比家庭烹调(炒菜很容易就会超过200℃)还少。而蔬菜、水果类罐头的加工温度不会超过100℃,营养相对来说保留得也还算可以。

罐头食品让人加速衰老吗

传言中“长期食用罐头食物不仅不利于获取充足的营养,还会加速衰老”的说法,也是过于夸张。上海同仁医院营养科主任张静表示,现代人基本不会把罐头食品作为单一的饮食来源,即便罐头食品的制作过程中,存在少量的维生素流失,人体也会通过别的食物摄取营养。加上人体衰老的原因有很多,如本身机体衰老、营养不均衡和日照等,而不会单单由饮食导致。这样来看,衰老和吃罐头并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不过,张静提醒,肉罐头的盐含量和水果罐头的糖含量的确非常高,偶尔吃一下可以,但要控制总量。

转发集赞享优惠? 消协提醒警惕朋友圈八大骗局

“告诉我转发集赞后可以29.9元购买电饭锅,结果领取时又要买手机卡,又要办理套餐,真是套路深啊!”近期,昆明消费者唐先生一番折腾后才发觉掉“坑”里了,认为商家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愤而向消协部门投诉。

云南省消协工作人员说,在微信朋友圈里,类似集“赞”送福利、爱心筹款、拼团购物等消息越来越多,近年来由此引发的投诉也有所上升。一些看似优惠或献爱心的活动,有可能会盗走你的信息和钱财,在转发时一定要警惕。

性格测试:其实这是一些APP开发的营销测试,需要填写姓名和出生日期,用自己的微信登录泄露隐私。类似的还有免费设计签名、测另一半长相、有多少人暗恋你、测测你的名字值多少钱等等。

投票获奖:这类投票往往要求先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绑定手机,并提供家庭真实信息。一旦骗子掌握到用户重要信息,就会编造车祸、重病等圈套行骗。

集赞换奖品:很多集赞活动都打着免费旗号,但兑现时仍有各类消费,不少是空头支票兑现难度大,还可能泄露信息或买到假货。

筹款治病:这类案件犯罪对象不明确,犯罪地点甚至跨国,财产难追回。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轻信、重核实。

拼团买水果:这种拼单主要是为商家增加APP下载量和收集消费者信息,若被不法分子掌握手机号、银行卡、身份证等个人信息,银行卡内的资金可能会被套取。

帮忙砍价:这类砍价链接都要求填写姓名、手机号码,甚至身份证号码,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

转发免费送:据调查,免费送的所谓“品牌商品”,一般都是从购物网站上批发,成本价极低。




转发领流量:其实是广告公司想筛选哪些手机号是有效的。以前都是一个个试,现在直接做个网页等着人分享,然后就可以发广告信息或者打推销电话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9204400ca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3.html